从1600元跌到400元!片仔癀价格雪崩市值蒸发,“药茅”神话不灵了?

查股网  2025-10-28 17:30  片仔癀(600436)个股分析

2025年深秋的北京药市,黄牛老李对着报价单叹气:“2021年能卖1600元一粒的片仔癀,现在临期的才400元,比黄金跌得还狠。”这幕场景成为片仔癀神话崩塌的生动注脚——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同比骤降11.93%,净利润跌幅达20.74%,创下上市以来最差业绩,市值较巅峰时蒸发2000亿元,从近3000亿元缩水至1100亿元左右。

价格体系的崩溃早已显现征兆。线上渠道成为降价“重灾区”:京东京喜自营店将3克装锭剂降至599元,较官方指导价760元低出21%;美团买药的折后价685.62元也暗藏松动。更致命的是二级市场信心崩塌,2024年版锭剂回收价徘徊在450-500元,较巅峰时跌幅超6成,彻底终结了“片仔癀=硬通货”的市场共识。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激烈。截至10月21日,片仔癀股价(前复权)从2021年473.05元的高点跌至181元,跌幅超60%,与茅台一同从“老登经济”双子星沦为“难兄难弟”。雪上加霜的是,三季报披露前夕,总会计师杨海鹏、审计委员会委员赖文宁先后离任,人事异动与业绩滑坡形成的双重暴击,让投资者用脚投票。

泡沫破裂:被戳穿的“稀缺性谎言”

片仔癀的崛起始终贴着“稀缺+保密”的标签。作为拥有“国家绝密级配方”的中华老字号,其核心成分天然麝香来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年产量仅500公斤,这种资源稀缺性经资本放大,成为“克价超黄金”的炒作依据。2020-2021年,在“超级牛散”王富济、投资人林园的追捧下,公司市盈率飙升至160倍,“喝茅台前吃片仔癀护肝”的说法更将其捧上高端社交礼品的神坛。

但稀缺性神话在2025年彻底失效。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疯涨反噬利润——天然牛黄从2019年35万元/公斤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170万元/公斤,天然麝香涨幅超200%,推动核心产品毛利率骤降近10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率跌破40%,创下十年新低。另一方面,监管政策打破供给垄断,2025年药监局与海关总署联合放开进口牛黄试点,使得天然牛黄价格从165万元/公斤回落至145万元/公斤,稀缺性溢价大幅缩水。

增长困局:涨价失灵与研发短板的双重绞杀

过去二十年,“提价”是片仔癀应对成本压力的万能钥匙。自2003年上市以来,其锭剂内销出厂价从125元涨至600元,终端零售价达760元,累计提价超4倍。但2023年5月的提价(从590元至760元)成为最后的疯狂,当消费热情退潮,涨价反而引发“用脚投票”,核心肝病用药系列营收前三季度下滑9.41%。

杜邦分析法揭示了更深层的危机:ROE从2024年的20.86%骤降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4.71%,销售净利率下滑与资产周转率放缓形成“双杀”。对比茅台17.89%的上半年ROE(全年有望超30%),片仔癀的基本面颓势愈发明显。成本端压力虽有缓解(天然牛黄价格回落),但第三季度33.21%的单季净利率回升,更像是短期波动而非趋势反转。

研发投入不足则埋下长期隐患。2022-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3%,分别为2.65%、2.31%、2.5%、2.42%,不仅低于中药行业中位数,更难支撑创新突破。这种“战略性偷懒”在跨界扩张中暴露无遗:2021年推出的安宫牛黄丸,因面临120余家企业竞争,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暴跌65.2%;押注的美妆业务同比下滑超20%,多元化尝试全线遇挫。

从16元祛痘套路到片仔癀价格雪崩,相似的逻辑正在上演:当营销泡沫替代产品价值,当情绪炒作碾压理性认知,神话终将回归现实。对于片仔癀而言,2025年的价格崩塌不仅是周期波动,更是商业模式的“成年礼”——能否摆脱对“稀缺故事”的依赖,能否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护城河,能否在年轻消费市场找到新锚点,决定了其能否从“至暗时刻”突围。

天然牛黄价格的回落与第三季度业绩的环比回升,或许是喘息之机,但绝非重生之兆。正如资本市场的冰冷反馈:靠稀缺性撑起的市值终将回归价值,靠故事维系的神话终将谢幕。片仔癀的未来,不在资本的棋局里,而在实验室的试管中,在消费者的口碑里——这道生死考题,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