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天拿下涨停板后,百利电气称子公司超导项目与“室温超导”无关
“实现室温条件下的超导材料”这一科学界颠覆性新发现,引起资本市场轰动,相关概念股紧急澄清,公司业务与“室温超导”并无关系。
近日,“室温超导”概念在A股市场受到关注。3月10日晚间,百利电气(600468.SH)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 公司不涉及“室温超导”相关业务,也未开展相关研发和投入。
被认为是室温超导概念股的百利电气,受到市场短线资金的热捧,公司股价在3月9日、10日连续涨停,并因3月8日至3月10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触发异动公告,截至3月10日收盘,百利电气报5.21元/股。此外,相关概念股永鼎股份(600105.SH)、法尔胜(000890.SZ)等公司股价纷纷出现异动。
“室温超导”是什么?
“室温超导”概念近日的兴起和海外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有关。相关报道显示,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春季年会上,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 迪亚斯(Ranga Dias)宣布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新材料。该材料是由氢、氮、镥三种元素合成,其在1GPa(约1万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实现294K(约21℃)的室温条件下超导电性。
资料显示,超导是指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电阻为零意味着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可以极大程度提高电的传输效率。宏信证券研报显示,现有超导材料大多需要在极低温度下才能工作,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研发出一种室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全球物理学界寻求突破的方向。
在上述背景下,此次“室温超导”的发展让全球物理学界“沸腾”,实现超导的室温和压强条件——21℃(293K)及1万个标准大气压,对比之前严苛的超导临界条件,被认为是一项历史性突破。
研报还显示,发现上述新材料的物理学家迪亚斯称,这种超导材料的研发预示着室温超导体及应用技术的曙光到来。这将使超导电子消费产品、能量传输以及磁约束聚变的改进等成为现实。
据了解,室温超导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超导电器、量子计算机、超导输发电、磁悬浮等等,这意味着,一旦常温超导技术应用落地,或将有力推动“能源革命”。
然而,对上述研究成果,不少人持观望态度。宏信证券研报显示,迪亚斯团队2020年10月就曾在《自然》杂志论文中报告了一种含碳、硫、氢的化合物在15摄氏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能。但2022年9月,在所有论文作者都不同意的情况下,《自然》杂志编辑部因这一论文实验数据遭质疑等原因撤掉了这篇论文。
研发项目与“室温超导”无关
在上述背景下,A股市场的超导概念股从3月9日开始掀起拉升潮,但随后于3月10日开始出现走势分化。
3月10日盘后,相关公司纷纷澄清,百利电气称,下属控股子公司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英纳”)从事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的研发生产,与“室温超导”无关。此外,永鼎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不涉及“室温超导”相关业务,也未开展相关研发和投入。
就百利电气的情况而言,据悉,百利电气主营业务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及泵。公司曾在半年报中披露称,超导电力技术是本公司的战略性技术创新业务,子公司北京英纳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专业研发高温超导材料的企业,该公司“高性能铋系高温超导长带材的研制与开发”项目曾获得奖项。
然而,百利电气同时指出,超导产业目前仍处于以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为主的阶段,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暂且不提“室温超导”,即使是在北京英纳所涉猎的高温超导材料领域,公司距离产业化也仍有一段距离。这在业绩上表现为,北京英纳尚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北京英纳2021年度仅实现营收8.76万元,净亏损达到601.45万元。
百利电气等公司迅速与“室温超导”概念“撇清”关系,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看出:在学术层面,新发现的室温超导实验结论和真实性、可靠性尚待进一步验证;而在商业层面,新技术从被发现到商业化尚有一个过程;最后具体到公司层面,目前其所掌握的超导技术与此次室温超导的学界突破关系并不大。
在经历短暂的狂欢后,“超导概念股”走势分化严重,除百利电气、永鼎股份等3月10日收涨外,多只股票当日下跌。未来“室温超导”的研究成果落地情况如何,相关上市公司是否将跟进,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