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90%资金受限背后:百亿债务与复杂的关联交易网

查股网  2025-11-06 15:26  双良节能(600481)个股分析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纸问询函中,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481,以下简称“双良节能”)揭开了其在高负债下艰难求生的面纱。

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纸问询函中,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481,以下简称“双良节能”)揭开了其在高负债下艰难求生的面纱。高达90%的货币资金受限、客户与供应商身份重叠的复杂网络,以及持续承压的业绩,共同呈现出这家光伏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流动性困局:90%资金被“冻结”,偿债压力山大

11月5日,双良节能正式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函中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双良节能账面虽有56.12亿元货币资金,但其中50.52亿元处于受限状态,比例高达90%。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约45亿元)被用作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与此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公司高企的短期债务。同期,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达89.03亿元,即便剔除已贴现票据,仍需偿还53.39亿元,远超其可自由使用的货币资金规模。这使其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4.35%的高位。

一个更引人注目的细节是,双良节能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高达95.13%,远超TCL中环(12.28%)、隆基绿能(26.35%)等同行,行业平均值仅为39.16%。

对于这种“反常”操作,双良节能解释称,这是在银行授信额度用尽后,为“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收益”而采取的主动措施——存入全额保证金可获得存款利息。然而,公司也不得不承认,这严重占用了公司现金流,存在明显的流动性风险。

业绩深陷泥潭,三季度现微弱曙光

高杠杆模式下的双良节能,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88亿元,同比下降37.13%;综合毛利率仅为1.45%。整个2024年,公司营收130.38亿元,同比下降43.68%,毛利率为-2.22%。公司将下滑主因归咎于光伏行业产能阶段性错配导致单晶硅业务盈利骤降。

最新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4亿元。唯一的好消息是,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5317.7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4.75%。但能否持续扭亏为盈,仍是未知数。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净资产为46.13亿元,而有息债务高达127亿元,货币资金为43.35亿元。

复杂的交易网:大客户与供应商“身份重叠”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重点关注了公司的客户与供应商关系,而回复披露的信息揭示了一个复杂的交易网络。

2025年上半年,光伏新能源板块的第一大客户“公司B”(交易额4.53亿元),同时是该板块的第二大供应商(采购额2.79亿元)。双良节能解释,“公司B”内部不同子公司分别执行采购和销售,结算独立,定价公允。

另一大客户“公司A”则与双良节能有着更深的资本纽带。一方面,双良节能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与“公司A”下属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公司;另一方面,双良节能的全资子公司也与“公司A”的控股子公司合资成立了公司D,双良节能参股45%,并实缴2.25亿元。该合资公司下属的E、F公司,主要为双良节能提供硅片切片代工服务。

这些错综复杂的投资关系,构成了一个关联交易网络。公司强调,上述交易具备商业合理性,定价公允,未发现其他客户、供应商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战略转向氢能,转型之路挑战重重

为摆脱困境,双良节能正将未来押注于氢能赛道。

2025年10月,公司宣布终止此前悬而未决的2023年度定增方案,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规模缩水近50%的新方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92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零碳智能工厂、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研发以及补充流动性。

公司在氢能领域已有布局,今年6月签署了一份价值4.5亿元的绿电制氢系统订单。技术层面,公司宣称已发布全球最大标方的5000Nm/h高性能碱性电解槽。

然而,业内人士对其转型前景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当前主流的碱性电解槽技术路线,未来可能面临PEM(质子交换膜)技术的挑战与替代;另一方面,在公司自身资金极度紧张的背景下,新产能的建设进度与后续订单的持续性,都将决定这次“豪赌”的成败。

【责任编辑:李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