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建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加速海外“突围” 破解“内卷”问题

查股网  2025-04-03 16:57  中国动力(600482)个股分析

转自:中国质量报

业内人士建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加速海外“突围” 破解“内卷”问题

□ 本报记者 何 可实习记者 刘松瑶

“汽车行业企业应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了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破解之法。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动力电池领域,全球市场已进入“资源、技术、政策”多维角力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的“内卷”挑战正在加剧。“如今,海外市场成为关键突破口,应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向外突围’。”中汽数据动力电池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格局逐渐明晰,中国凭借先发优势,在电池技术与政策发展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产业内卷形势迫使企业加速寻找海外机遇。

据了解,欧美地区在推动动力电池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构筑起贸易壁垒,要求中国企业提升合规应对能力并加速技术输出。资源主导型地区,如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吸引中国企业开发与布局,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其拓展欧美地区市场打通了战略通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下滑2%。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33.7GWh,占总出口量的67.8%,累计同比增长5%。

中汽数据动力电池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在内需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外拓,储能电池“卡位”海外,企业更加注重提升海外产业竞争力。此外,回收渠道不稳定、金属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后端企业经营信心,去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国家标准的发布,打破了废料难回收的困局,便于动力电池产业以回收利用促进全球化布局。然而,欧盟近期发布的《废弃物清单》将考虑禁止当地废电池及黑粉出口,因此,中国企业需要考虑布局欧洲以外的资源回收加工地。

此外,美国等国家正通过升级对外政策,加速构建本土化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含中国产电池组件的车辆享受税收优惠,叠加最新对华动力电池关税,形成双重市场准入壁垒。2024年,美国本土动力电池产能规划达380GWh,但一些中企在美项目受阻,市场增量主要由日韩企业主导。基于此,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仍然需要以稳健的供应链体系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应对潜在风险。

中汽数据动力电池室有关负责人建议,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托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的镍锂资源,加速海外布局。据了解,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已完成初步布局,到2035年,企业销量将实现更大突破。中汽数据动力电池室有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应关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链配套。南美洲国家以矿产开发为主,政府推动产业本地化与价值链延伸;巴西、智利等国借力可再生能源政策红利和基建升级,催生储能市场机遇,企业可以聚焦电池技术升级与储能赛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