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钢铁、方大特钢2024年净利润降约六成,折射钢铁行业周期性困境

查股网  2025-03-30 11:44  方大特钢(600507)个股分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2024 年,钢铁行业的“寒冰期”仍在持续,供需矛盾未见改善,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继续下滑。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5日,已有7家上市钢企公布了2024年业绩,合计营业收入3596.62亿元,合计净利润123.19亿元。记者注意到,其中部分钢企上年营收、净利等降幅明显,如方大特钢净利润大降超六成,华菱钢铁净利润降幅也达59.99%。

上述公司坦言,2024年,受下游需求偏弱以及行业盈利承压影响,钢材市场维持低迷。同时钢价下行,铁矿价格高位运行,市场整体供需压力仍较明显。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钢铁行业外部压力与内部“内卷”并存,产能释放大但需求下滑,供需矛盾突出,市场上下游均受限。基于此,葛昕认为,企业需加快转型,尤其对特钢品种(来说)仍有机会。

上市钢企2024年业绩分化

近期,部分钢企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双降。

财报显示,华菱钢铁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41.12亿元,同比下降12.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2亿元,同比下降59.99%;扣非净利润为13.06亿元,同比下滑72.10%。而在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一栏中,华菱钢铁更是直言,“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公司负债率提升的问题,华菱钢铁表示,2024年12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6.02%,处于行业中等水平,较年初增加约4.35个百分点,主要是在低利率融资环境下,公司主动增加了现金储备以应对行业下行风险,导致资产负债同向增加,但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相对稳健。

方大特钢的净利润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呈现下滑态势。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钢材产量423.2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15.6亿元,同比减少18.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64.02%。不仅如此,公司扣非净利润更是锐减73.87%至1.76亿元。

相比上述2家企业,中信特钢的营收、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小。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2.03亿元,同比下降4.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6亿元,同比下降10.41%。

将特钢新材料的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70.08%的永兴材料,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74亿元,同比下滑33.76%;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近七成,降幅达69.37%。在主营业务中,特钢新材料业务在2024年实现营收56.58亿元,同比下降18.08%。

不过,南钢股份久立特材广大特材则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其中,南钢股份实现营收618.11亿元,同比减少14.79%,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1亿元,同比增长6.37%;久立特材实现营收109.18亿元,同比增长27.42%,净利润小幅增长0.12%,达14.90亿元。此外,广大特材实现营收39.84亿元,同比增长5.16%,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9.02%。

钢铁行业寒意持续

对于业绩下滑的情况,钢企均归因于钢铁行业的下行以及供需失衡的矛盾凸显。据悉,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2024年,下游钢厂订单持续承压,原料价格强势局面未变,钢价跌幅超过原燃料跌幅,钢铁企业利润大幅收窄。

例如,中信特钢在年报中直言,2024年,我国钢铁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未取得明显成果,行业自律的力度仍远远不够,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企业生产经营非常艰难。 2024 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 50.3%。

方大特钢方面也表示,2024年,受下游需求偏弱以及行业盈利承压影响,钢材市场依然维持低迷态势。供给方面,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生产生铁8.52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4亿吨,同比增长1.1%;需求方面,2024年全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8.92亿吨,同比下降5.4%。从用钢结构来看,地产端用钢需求占比继续下滑,钢铁需求对地产波动的敏感度进一步下降。

同时,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2024年其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在年报中,华菱钢铁直言,铁行业发展仍面临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但2024年,铁矿石市场高度垄断局面依旧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定价机制不合理问题仍然突出,矿石、焦煤等原燃料价格维持在高位波动,进一步压缩了钢企盈利空间。

而那些业绩实现增长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在2024年加大了高端产品的产销比例。例如,南钢股份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提升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先进钢铁材料占比。报告期内,公司先进钢铁材料销量为261.49万吨,占钢材产品总销量的28.03%,同比增加2.97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7.17%,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毛利总额为24.96亿元,占钢材产品毛利总额的46.56%,同比增加4.58个百分点。

进入2025年,钢铁行业仍身处深度调整期。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6630万吨,同比下降1.5%,累计日产281.86万吨;生产生铁14075万吨,同比下降0.5%,累计日产238.56万吨;生产钢材22409万吨,同比增长4.7%,累计日产379.81万吨。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钢铁行业外部压力与内部“内卷”并存,产能释放大但需求下滑,供需矛盾突出,市场上下游均受限。

从产品结构情况来看,建材下游需求收缩,钢厂产量、库存及社会库存和下游需求均呈收缩状态,钢厂需减量;板材方面,制造业用材的政策性支撑强,但受美国等国关税政策影响,去年二季度起压力大,出现毁单、订单回流现象。可以看到,特钢产品相对普材有利润,但部分转高端板材和硅钢,硅钢供需都在增长但供给释放过快,价格下降,特钢企业营收和利润双降。

葛昕分析称,目前钢铁行业进入碳权交易市场,开启“碳元纪年”。未来可能限制供给端产能释放,对钢厂产能和产量释放有压制,“增加成本,且难以将成本完全转移到下游”。

记者看到,对于钢铁行业2025年的市场前景,多数钢企还是保持了乐观的看法。如华菱钢铁在近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春节以来,钢铁行业下游需求订单情况环比有所好转,制造业成为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加快发展或将拉动相应品种钢材需求,且受库存处于低位等影响,钢材价格强于焦煤焦炭等原料价格,有助于修复钢企盈利。

而面对钢企业绩分化,业内建议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据太平洋证券研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姜维指出,当前行业面临供需失衡的主要矛盾,建议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产能治理新机制,严格管控新增产能并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随着建筑用钢需求持续下行,业内强调需通过科技创新深耕细分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对于企业来讲,想要谋求盈利能力的话,可能需要转型得更快一些。”基于当前的行业现状,葛昕认为,企业需加快转型,尤其对特钢品种仍有机会:“从低碳角度审视产品转型,以‘绿色钢铁’命名产业链生产,有效管理供给端无序产能释放,虽有难度但更希望实现。”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