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炭素:战高温·钢铁脊梁——致敬烈日下的坚守者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陇原大地,连日来的高温预警让兰州海石湾地区化作一座“火炉”。然而在方大炭素的生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汗水对抗热浪,以坚守诠释担当。炉火旁、抢修现场、露天场地……处处跃动着令人动容的“钢铁脊梁”。
炉火淬炼真金
走进石墨化厂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人瞬间窒息。温度超过40℃,炉工们身着加厚防护服,安全帽下的脸庞早已涨得通红,汗珠顺着下巴不断滴落。
“注意脚下安全!”老师傅刘胜沙哑的喊声穿透机器的轰鸣。他正带着徒弟进行出炉作业,厚重的纯棉手套早已被汗水浸透,每一次抓握撬杠都会挤出几滴汗液。为保障员工健康,车间特意调整了作业时段,并在每个工位配备冰镇盐汽水和矿泉水。
在焙烧厂环式炉车间,装出炉工黄国林是同事眼中的“定海神针”。一次炉室突发漏料,他毫不犹豫冲进炙热的炉室,十分钟排除故障,出来时工服已能拧出水来。“再热也得顶上去,装炉质量关乎产品生命。”而新员工小郑在师傅带领下,从难以适应到精准操作,在毫米级的装炉精度中淬炼出匠人精神。
汗水铸就勋章
7月17日下午,压型厂三车间内温度直逼38℃。检修班长张堃和钳工焦世军正带队更换打捞机链条。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滴落,工服紧贴后背,勾勒出深深的汗渍。机器的轰鸣中,他们的动作稳如磐石。“热得喘不过气,但检修一刻不能耽误。”张堃的指挥声穿透热浪。最终,当设备重新启动的轰鸣响起,那湿透紧贴的工装,便是他们战高温、保生产最朴实的勋章。
同样的故事在厂区各处上演:7月10日,设备部动力车间空压站的一台5号空压机突发故障,电磁阀进气阀因高温环境导致频繁卡滞,严重影响了压缩空气供应。“这台空压机是近期生产线供气的‘心脏’,一旦停摆,将会严重影响公司压缩空气供应。”空压班班长杨师傅回忆道。当时机房内酷热难耐,但检修人员无一人退缩。支部书记许德贵立即组织检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确定故障点位后,紧急从压型厂调配备件,大家争分夺秒、积极配合,拆卸、安装一气呵成。下午6时许,安装完成并试车成功,全体检修人员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用行动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天,生产部成品科2号库天车电动机突发故障,检修电工李旭升与两名同事火速赶往现场。经过细致勘查和设备检测,他们对关键的大车电动抱闸进行了紧急处理。此时,汗水早已浸透他们的工装,顺着安全帽不断滴落,整个人如同水洗。然而,他们全然不顾身体的疲惫与高温的“烤”验,心中只有任务。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这次临时抢修,为公司按时发货提供了坚实保障。
烈日见证担当
加工厂露天料场在午后化作真正的“烤场”。37℃的气温下,隔着劳保鞋都能感受到灼热。员工们的深蓝工装早已被汗水反复浸透、风干,再浸透,紧紧贴在脊背上,又在烈日的暴晒中迅速凝结出一层细密的、灰白色的盐霜。
运料班长文海峰的身影始终挺立在这片翻涌的热浪最前沿,他带领着团队已在酷暑中连续奋战了近5个小时。当时交货工期紧张,又遇上高温天气,但他们没有退缩。
“我们每天在户外拉运产品,单日转运量有时高达数百吨!”文海峰说着抹了把脸,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他匆匆抓起袖口一抹,甚至来不及眨一下眼,那灼灼的目光便又死死锁定了产品吊装的落点,确保每一次装卸都毫厘不差。“即使老天爷再下火,我们也要顶住!”他的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凭着这股“战高温、斗酷暑”的硬骨头精神,他和他的班组硬是守住了阵地,将核心订单稳稳地送上了如期交付的轨道。
清凉浸润人心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公司防暑降温工作打出“组合拳”:调整高温时段作业计划,为一线配备风扇、防暑饮品、药品等。7月10日,公司领导将特意采购的东乡县“复草堂”金银花饮料发放给员工,多种口味满足不同的需求,受到广大员工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如同阵阵清凉,缓解了高温带来的不适,让坚守在一线的员工们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与温暖,凝聚起“战高温、保生产”的磅礴力量。
高温下的坚守,是责任,是担当,更是信仰。这群可敬的一线劳动者,用汗水绘就了最动人的“夏日画卷”。正是这些平凡而坚韧的身影,铸就了企业战高温、保生产的钢铁长城。(移岗 高洁 张诗斌 白崇武 廖蓓 杨书平 马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