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通分享|天士力(600535) 现代中药龙头企业 三大药物领域协同发展

查股网  2024-02-29 12:07  天士力(600535)个股分析

□作者:南财投研通数据分析师秦健

近期投研君分享的三家上市公司均录得上涨,其中2月7日提到了国内最大的冰箱ODM生产商奥马电器,2月19日提到了电线电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球冠电缆,2月21日提到了汽车冷凝器全球龙头企业邦德股份。若按见报当日收盘价买入,收益率分别达到26%、7%、8%,均跑赢各大指数,这不仅得益于南财投研通强大的价值发现以及跟踪机制,还与投研君多年的经验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1+1>2”的巨大优势,持续给投资者带来深度思考的机会,从而受到启发,投研君感到非常荣幸!

本期投研君给大家介绍一家属于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天士力主营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涉及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三大领域,营收占比分别约为65%、3%、15%。

三季报扣非净利润重上10亿元

在历年的财报记载中,投研君了解到公司的业绩顶峰处在2015年,该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业总收入分别报14.8亿元、14.2亿元、132.3亿元。2001年至2015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整体保持了稳健增长,从1.1亿元成长至14.2亿元,14年中有13年录得正增速,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4%。随后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保持在11亿元至14亿元的范围内。

2019年至2022年公司业绩步入了波折期,扣非净利润回落至6亿元到9.5亿元的区间。公司2019年受到渠道承压、医保控费等因素的影响,医药工业板块未能延续非常亮眼的状态,其中贡献核心利润的中药业务增长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2020年公司剥离医药商业板块的资产,进一步聚焦医药工业板块的经营,重庆医药以14.89亿元收购了天士力的子公司天士营销99.94%的股权。医药商业板块的毛利率约10%相对较低,剥离该板块将有利于提升经营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2021年公司对子公司天士力生物的开发支出项目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2.7亿元,2022年则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约3.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公司的投资收益高达17.6亿元,2022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1亿元,两者都计入了当期的归母净利润,随着公司处置持有的I-MAB、科济药业部分股权,剩余部分公允价值较低,后续对归母净利润带来的扰动将相对有限,这有助于归母净利润回归稳健增长的状态。

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营收分别录得10.3亿元、10.5亿元、6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0%、37%、7%,其中扣非净利润重新站上10亿元大关,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距离2019年的10.7亿元仅一步之遥。公司在今年1月19日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扣非净利润达到11.56亿元以上,区间中值为12.16亿元,是2019年以来的峰值,区间中值距离历史纪录仅相差16.8%,该比例低于2001年至2015年的年复合增速,公司今年业绩有望追平或打破历史纪录,我们可以在南财投研通系统中留意一些优秀分析师的预测。

天士力评级纵览(近5次)

数据来源:南财投研通数据来源:南财投研通

业绩超出了优秀分析师的预期

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公司近年的评级热度。2016年以来,公司按年分别收获了49次、77次、120次、30次、15次、18次、20次、45次分析师关注,今年截至目前共得到3次关注,可见2019年分析师关注的次数开始下滑与公司业绩步入波折期是同步的,直到去年热度终于大幅回暖,这同样离不开公司处置部分股权后使得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不再相距甚远,业绩预期不再较难捉摸,重新引来了一众分析师的关注。

中信建投的贺菊颖当前在南财投研通分析师评价财务类排行榜位列第48名,并在分析师评价(医药生物行业)财务类排行榜高居第8名,她对公司的最早关注可以追溯到2017年,除了2020年有所中断外,其余年份均对公司作出评级,可谓最熟悉公司的分析师之一。贺菊颖最新一次评级是在去年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于10月30日给出,她指出剔除公司资产价格波动等非经常性损益事项的影响,公司主业经营保持稳健。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三大疾病领域,不断进行研发管线创新,积极拓展新适应症,随着丹滴糖网适应症获批、化药注射用替莫唑胺、苯扎贝特缓释片等产品陆续获批上市以及生物药普佑克的新适应症进展,预计公司未来主业的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不考虑投资收益、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额外的研发费用投入影响,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2.48亿元、100.67亿元、109.4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0亿元、12.36亿元、14.2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8.2%、15.6%、15.4%,维持“买入”评级。

华安证券的谭国超当前在分析师评价财务类排行榜和分析师评价(医药生物行业)财务类排行榜分别位列第84名、第16名,他在公司去年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约1个月后于2月21日给出了首次覆盖,去年一共关注了公司5次,次数与贺菊颖分析师一致。在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1个月后,谭国超在跟踪时指出费用率持续优化,利润端维持高增速;中药板块收入稳健,心脑血管产品收入亮眼;各品类研发持续推进,产品管线储备丰富。公司坚持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协同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半年报,目前已拥有涵盖97款在研产品的研发管线,其中包括41款1类创新药,并有39款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5款已处于临床II、III期研究阶段。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收入分别为91.5亿元/98.5亿元/10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7.7%/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2.3亿元/13.3亿元,分别同比扭亏/+12.7%/+8.0%,对应估值为21X/19X/17X,我们维持“买入”投资评级。从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公司2023年的业绩表现均超出了两名优秀分析师的预期。

最后投研君介绍的是华泰证券的代雯分析师,她与贺菊颖一样从2017年开始关注公司,随后每年都保持了跟踪。代雯在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后上修了业绩预测,代雯指出2024年-2025年公司研发有望迎来丹滴出海、中药创新药报产等多个亮点。公司作为最早布局中药出海的企业,研发持续高举高打,2018年以来研发费用在6亿元-9亿元,研发费率5%-10%(剔除商业),位列中药上市公司Top3,我们预计研发有望开花结果:1、公司自主研发布局二十款创新中药管线,III 期项目包括丹滴AMS(国际)及心绞痛(国际)、安神滴丸、脊痛宁等,II 期近十个项目,预计2024年-2025年起陆续提交NDA;2、我们预计丹滴AMS全球三期临床进入数据清理阶段,2024年有望揭盲并成为首个在美国递交NDA的中成药,推动丹滴与管线价值重估,业绩超出我们此前预期。基于公司中药业务持续向上、化药触底反弹、生物药有望减亏,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12亿元/14亿元/16亿元(+567%/+17%/14% yoy),公司为现代中药龙头之一、2024年存在丹滴AMS美国申报及基药目录增补等催化,给予2024年PE估值24倍(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均值16x),目标价22.48元(前值20.86元),维持“增持”评级。当前,代雯在分析师评价财务类排行榜及分析师评价(医药生物行业)财务类排行榜分别位居第95名和第10名。

作为现代中药龙头企业,公司在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三个疾病领域形成防治集成解决方案,多点布局,发挥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的协同发展优势,产品组合不断丰富,有望保持可观的未来发展前景,稳健的投资者或可逢低关注。

附公司近期业绩预告情况

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7亿元至13.17亿元,同比增加539%到6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56亿元到12.76亿元,同比增加60%到77%。主要原因如下:(一)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2023年度公司持有的主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0.4亿元左右,上年同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11.04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10.64亿元左右。(二)主营业务的影响。公司全力拓展产品市场,加大产品销售力度,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利润相应增长;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剔除该因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加8%到20%。

南财投研通数据齐备,覆盖全行业的持续跟踪,助力投资者在浩如烟海的研报信息中获取到准确情报、优质信息,下期我将带大家关注更多的动态。

免责声明:文中涉及的观点、个股等要素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