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副总二次请辞,华润入主四月再掀人事地震

查股网  2025-08-11 11:59  天士力(600535)个股分析

华润三九62亿收购引发的权力交接中,又一位百万年薪高管转身离去,天士力销售体系核心人物李某山二次递出辞呈,折射出这场中药行业世纪并购背后的整合阵痛。

2025年8月1日,天士力一纸公告宣告副总经理李某山正式离职。这已是这位年薪122万元的OTC业务掌舵人今年第二次递交辞呈——就在四个月前,他刚刚卸任监事职务后被火线提拔为副总。

李某山的离去并非孤例。自2025年3月华润三九以62.12亿元现金完成对天士力的战略收购后,这家老牌药企的管理层便陷入持续动荡。

在闫某境等9名高管集体辞任的余波中,李某山成为华润入主后第9位出走的高管。他的职业轨迹在四个月内划出一道异常曲线:从监事辞任到副总履新再到彻底离场。

震荡余波:高管二度请辞与华润整合阵痛

2025年3月28日,随着华润三九正式入主,天士力原董事长闫某境带领的核心团队集体卸任。李某山的名字首次出现在辞任名单中,他辞去了公司监事职务。

戏剧性的是,次日公司公告宣布聘任李某山等七人担任副总经理。这位OTC与终端事业部总经理以年薪122万元的身份留在了新管理层序列中。

短短四个月后,2025年8月1日,李某山再度提交辞呈。这次,他彻底离开了副总经理岗位。他负责的OTC与终端事业部是天士力销售系统的核心板块,长期依赖经销商模式开拓市场。

在李某山二次离职背后,一场由华润主导的管理层重构正在加速推进。2024年5月至2025年6月,华润三九自身也有五位副总裁级高管相继离职。这种双向人事震荡,折射出新控股方对业务架构的重组决心。

人事地震的震级在董事会层面更为剧烈。近一年间,天士力董监高变更达19人次。华润三九副总裁周某已接任天士力董事长,15人董事会中10名董事里8名为华润系老将。

在董事会“华润化”的同时,天士力10名高管中仍有9名原班人马。李某山的离职打破了这一平衡,引发市场对华润是否会全面接管执行团队的猜测。

历史阴霾:劣药处罚与军队采购禁令

人事动荡之外,天士力的发展历程中还存在不少质量管控的灰色记录。2017年至2018年间,其子公司甘肃中天药业因生产销售劣药多次遭监管部门处罚。

2017年9月,该公司因生产销售劣药柴胡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货值金额一倍的罚款;2018年2月又因生产烫水蛭、海金沙劣药被处货值金额二倍罚款;同月再因白鲜皮劣药事件受到处罚。这些处罚暴露出公司在中药原料质量把控上的疏漏。

更严重的合规危机发生在2023年4月。根据军委后勤保障部采购管理局通报,天士力因“存在违规行为” 被处以终身禁止参与军队采购活动的严厉制裁。处罚范围特别注明“不含复方丹参滴丸”,同时涉案时法定代表人闫希军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也受到同样禁令。

这项处罚直指公司治理的核心层面,虽然未公开具体违规细节,但终身禁令的严厉程度在医药行业实属罕见。

业绩承压:营收利润双降与战略转型

2025年2月24日,天士力发布的2024年年报:全年营收84.98亿元,同比下降2.0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下滑10.78%。更令人担忧的是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8.06%,暴露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减弱。

(来自雪球

从业务结构分析,医药工业板块贡献了89.5%的营收,毛利率维持在71.08%的高位;而医药商业板块毛利率仅为33.94%,营收占比仅10.5%。

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虽实现销量增长9.24%,但心脑血管产品整体毛利率下降3.42个百分点,显示“以量补价”策略面临瓶颈。

2025年一季度业绩继续承压:营收微增0.3%至20.55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9.54%。公司解释为药品集采政策导致部分产品降价,侵蚀了利润空间。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天士力的研发投入却逆势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达10.39亿元,占营收比重12.23%,近六年累计研发投入55.41亿元,位居中药行业前列。

公司目前有98款在研产品,其中3款中药已提交生产申请,17款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

华润蓝图:整合路径与市场期待

面对业绩压力,华润三九对天士力的整合战略逐渐清晰。华润三九董事长邱某伟在2025年3月的业绩说明会上明确:天士力将专注处方药业务,目标成为“中药创新药领导者和医疗端第一品牌”。

这与华润三九的“一体两翼”战略深度契合——以CHC业务为核心,处方药和慢病用药为两翼。

市场关注的是两大巨头渠道模式的融合前景。李某山离职后留下的OTC业务,正处在两种销售理念的交汇点:天士力传统依赖学术营销和经销商网络的“B端渗透”模式,与华润三九擅长的广告轰炸“C端占领”模式如何协同?

华润三九在收购昆药集团后实施的营销组织变革——成立“1381、1951、777”三个事业部的做法,可能为天士力的渠道整合提供参照。

财务层面,并购带来的风险正在累积。华润三九商誉从2024年末的51.24亿元猛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77.13亿元,占总资产13.33%。若天士力业绩持续不振,可能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此外,华润三九短期借款激增188.67%至24.71亿元,长期借款增长483.71%至10.39亿元,而其货币资金与金融资产合计高达105.53亿元,形成“存贷双高”的现象。

随着李某山的离职,华润三九对天士力OTC业务的重构已箭在弦上。一边是华润擅长的C端品牌攻势,一边是天士力深耕的B端学术营销,两种渠道基因的融合效果,将决定这场62亿并购的最终成色。

某券商分析师指出:“存贷双高的财务结构、商誉激增的资产风险、人事频繁变动的管理挑战,三重压力下华润三九对天士力的整合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