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煤国际:降本增效深挖潜
“降本是生存之基,增效是发展之道。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安全形势复杂等多重压力,公司加强统筹谋划,从细微处着眼、在点滴间降本、于创新中求效,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活力。”山煤国际精益化管理部马王静说。
今年以来,山煤国际紧密结合山西焦煤提出的“细、实、深、精”管理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煤矿安全、生产、成本、现场管理等关键领域,全方位抓过程、盯细节、严管控,从思想意识、源头把控、管理提升等重点领域推动全方位的降本节支、提质增效。
生产管理降本
经坊煤业开采已有40余年,随着矿井资源的持续开采,如何深度挖潜存量资源,实现精采细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坊煤业结合矿井实际,把目标锁定在边角资源的开采上,摸索出边角资源精采细采“1371”工作模式,通过对矿井边角煤储量、赋存条件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应用专业的评价体系模型评价边角煤块段开采价值,选择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保障边角资源安全顺利回收。目前正在开采的3-边角10工作面,通过应用虚实中心结合转采工艺,回收工作面与断层遗留的三角块段资源,累计回收夹缝边角资源68.3万吨。
经坊煤业通过精益设计优化,实现了不规则边角煤块段资源的高效开采,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在边角煤资源回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山煤国际积极推广经坊煤业经验做法,全面构建边角资源精采细采回收管理体系,竭尽所能最大化回收各类边角煤资源,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公司通过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专业联动,努力拉动生产环节高效融合、生产系统最佳利用、生产资料最小剩余,初步形成专业联动系统化、一线延伸网格化的精益生产‘六精’推进模式,韩家洼煤业小煤柱开采、霍尔辛赫煤业绿色充填开采等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山煤国际生产管理部范慧盛说。
修旧利废节支
今年以来,凌志达煤业全方位推进企业老旧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工作,副井口整体气动道岔的改造便是一个亮点。凌志达煤业副井承担各种井下材料的下放及废旧物品回收任务,作业环境复杂、工作量大,原先运料轨道由人工搬动道岔实施变道作业,长期以来需专人看守,受多方因素影响,经常有搬动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且人员操作时紧邻轨道一侧,潜在很大安全风险。
为解决现场难题,凌志达煤业机运队职工对副井口手动道岔、扳道器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把原有的人工道岔改造为现代化的气动整体道岔。改造后,气动整体道岔装置能够快速将道岔机械结构转换到所需位置,使得矿车沿着所需行进轨道行驶。
“该装置操作维护简单,不仅节省人力和时间,实现了减人提效,而且提供了比人工道岔更准确的转向精度,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原来的手动道岔搬动手柄高出地面 30 厘米,我们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容易绊倒,改造后实现了全平面作业,工作现场更加整洁。经过自主小改小革、修旧利废,收到很好效果,我们将持续发扬这种作风,不断为企业降本增效。”凌志达煤业机运队职工高雪谦说。
修旧利废是减少成本支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山煤国际秉持“节支等同增收,修旧就是创效”的理念,坚持有旧料不用新料、交旧领新等制度,加强大型材料设备的回收、修复和再利用工作,激励职工积极参与修旧利废,减少新材料费用的投入。同时,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更加高效、精准的方式维修设备,全面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故障率,确保维修费用持续降低。
技术创新挖潜
矿用激光指向仪是一种矿山现场测量设备,主要用于巷道掘进时的指向定位。东古城煤业掘进巷道迎头激光指向装置原均采用废弃锚杆、钢筋等材料为支架,将十字支架固定在顶板锚杆上,经固定后无法实现上下左右微调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极为不便,且使整个激光指向仪的测量精度受到影响,容易造成激光方位角偏差,导致出现巷道中线偏差事故。
为解决该难题,东古城煤业地质测量部职工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将激光指向仪横纵支架采用丝扣或咬齿结构进行加工,同时在支架的两端焊接合适的轴承及旋转阀门,在其转动旋转阀门时可带动激光指向仪同时运动,实现上下左右微调功能,确保激光指向精准。
“通过这一小小的创新,有效改善了原激光指向仪标准落后与形象极差的外观条件,优化了原螺栓固定后无法调整的弊端,解决了队组职工频繁挪移激光指向仪的困扰,实现了掘进工作面测量工作标准化的提升。改造后的激光指向仪在各掘进工作面推广应用后,可有效节约费用约0.8万元”东古城煤业地质测量部何鹏宇说。
技术创新是深挖企业潜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山煤国际以“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为重点,围绕矿井安全生产、废弃矿山及煤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开展科技攻关,重点拓展充填技术的应用范围,解决部分矿井三下压煤及地面减沉问题。加快智能矿山建设,巩固完善已有智能化矿井建设成果,全面启动生产能力120(含)—180万吨以及灾害严重的6座煤矿智能化矿山建设,年内至少建成4座,稳步推进技术创新挖潜增效。
共享资源增效
传统仓储空间占地面积大,利用效率低,且依赖于人工操作,出错率和劳动成本较高。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趋势下,建设区域智能型供应站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高质量完成区域智能型供应站建设任务,霍尔辛赫煤业对原有仓库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平面库、立体库相结合方式优化库位利用,将面积储存量扩大了3倍,实现了优化配置、节约成本。
为提升供应效率,霍尔辛赫煤业积极配置了智能堆垛机、分拣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搭建起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货架实时调整、入库推荐最优仓位、货架整理、智能盘点和配送可视化等功能。
“通过设备管控、作业管理与PSCS、EQMS、BPMS、4SP等系统无缝衔接,保障库区管理和自动化物流精确高效运行,提高了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储存资金占用,节约60%-80%的劳动力成本,实现了物资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霍尔辛赫煤业物资采供部吴浩锋说。
按照山西焦煤关于实施采供变革项目的总体要求,山煤国际在霍尔辛赫煤业积极建设区域智能型供应站,构建智能化、全覆盖的“大库存”“大物流”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区域中心库+供应站两级统一管理。目前,霍尔辛赫煤业区域智能型供应站已成功完成试运行,实现对晋东南片区霍尔辛赫煤业、经坊煤业、凌志达煤业、庄子河煤业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储备、统一调拨、统一配送,逐步形成智能创新、资源共享、高效运作、物流增值的物资仓储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晋北片区智能型供应站正在长春兴煤业加紧建设,山煤国际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矿生产物资区域智能仓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