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出席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畅谈科技赋能金融

查股网  2025-01-15 11:22  恒生电子(600570)个股分析

1月13-14日,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受邀出席,并在“高管炉边对话”环节与瑞银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曹海峰展开对话,畅谈科技如何赋能中国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迎来超过3000位参会者,其中包括2000余名来自机构投资者、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及私人投资者的参会代表,以及来自290家中国上市公司及私营企业的高管。

在两天的议程中,包括知名的思想领袖及行业专家、政府商界领袖在内的知名演讲嘉宾与瑞银分析师及专家一同分享其独到见解,深入探讨宏观经济、监管政策、资本市场趋势、可持续发展以及尖端技术的应用等主题。

会上,刘曙峰畅谈“如何用科技赋能金融”,以下为精彩对话内容。

您怎么看待中国资本市场以及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恒生电子在未来如何赋能中国金融行业,特别是证券、基金等行业的发展?

刘曙峰: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意味着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变化,财富和资产管理行业正在从收益驱动转向风险管理驱动,也就是从“交易”转向风险要素和风险偏好的识别、从重β到重α的过程。

在收益驱动阶段,恒生电子赋能金融机构解决的是怎么做“交易”的问题,这也是过去30多年金融科技领域最核心的需求,也形成了当前的金融科技服务格局。而发展到风险管理驱动阶段,更重要的考量是做何种交易、承担多大的风险、构建怎样的组合。这些工作原来也有,但更多依赖个人的经验甚至是胆量,有很强的偶然性。

今天,行业正在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做风险识别、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科技的赋能作用会更加显著。与此同时,近年来科技创新加速,尤其是大数据、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进步,能够在金融市场结构化转型的过程中,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多技术支撑,为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带来新的价值点。

当然,交易体系仍然重要并且在不断升级,例如近几年量化交易推动了新一代高性能交易系统的革新。同时,以风险识别和计量为核心的财富与资产管理体系正在形成,金融科技在其中大有可为。

现阶段,生成式AI在金融行业落地的进展如何?恒生电子生成式AI产品落地的进展和未来规划是什么?

刘曙峰:在探讨大模型所引领的本轮AI技术的进步时,我想要回到之前提及的结构性变化问题。金融行业的结构性调整给金融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金融科技也经历着结构化调整。

过去30多年中,金融科技主要满足交易体系搭建的需求。今天,系统架构正随着科技进步发生转变,基于云原生的新一代分布式架构为重构科技平台奠定了基础,高并发、低时延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和以数据与模型为基础的风险计算平台成为关键基础平台。

从大零售的角度看,财富管理从以产品销售为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收费模式从基于交易量的佣金制转向基于AUM和收益的管理服务费制,这要求金融机构构建以统一账户为基础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从大资管角度来看,需要建设以IBOR为基础的资产管理平台,支撑多策略的投资管理;在中后台,建设以ABOR为基础的统一运营平台,用“一个客户”的理念打通机构账户,支撑运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我们发现,业务和管理的结构性变化产生新的需求,催生了基础平台的结构性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今,大模型所带来的新一轮技术突破,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变革的趋势。

在过去两年,基础大模型的能力边界不断被验证和拓展,在多模态理解、长上下文处理、多层次推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力已经超过“好用”的临界点。行业关注点逐渐从基础模型能力构建逐步转移到场景应用。例如,大模型已经在业务运营领域充分展示了其能力,如在券商投行业务场景,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投行助手能大幅提升文本审核工作的准确率和效率,技术的使用门槛和运维成本显著降低。

在金融行业,目前还没有出现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模型原生应用入口,但发展潜力巨大。不论是大模型应用的蓬勃发展,还是高频流量入口的形成,2025年都是让人充满期待的一年。其中,行业的Know-how(专业知识)和对具体场景的深刻了解,是应用大模型技术的关键门槛。

在证券行业的并购浪潮下,金融科技行业和恒生电子面临哪些风险与机遇?

刘曙峰:这种的整合和变化,也是财富资产管理市场结构调整的一部分。恒生电子无疑需要适应这样的结构变化。从长远角度看,过去30多年,金融机构数量的增长是推动市场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未来,行业将着重于高质量的增长,即科技赋能边界的扩展——从交易到风险管理,从OMS(订单处理)到PMS(组合管理),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动力也将逐渐从基于机构数量的增长转向基于资产规模的增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需要企业在能力上做出变化,拥有更深入的业务Know-how和对风险模型的理解,才能在其中创造价值。因此,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从效率工具向价值创造转变的过程。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关注整个财富与资管规模的增长,以及在其中创造的价值。随着经济发展推动金融资产在中国家庭财富配置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我们也将受益于这个变化。

同时,科技在金融机构业务价值创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科技投入总占比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我们的券商科技投入平均约占营收的6%,公募基金为10%,银行为3%,相比之下,海外成熟市场的科技投入能达到我们的2倍甚至更多。这说明,中国金融科技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的标杆企业,30年间,恒生电子总结了哪些管理方法论?

刘曙峰: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获得了两个重要的体会。

首先,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确保员工面对客户时依然保持创业初期的状态,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企业规模增大、组织结构复杂化后,内耗不可避免地增加。要对抗熵增和内耗,并保持初心,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

其次,企业最关键的是在组织层面建立一套有效的应变机制。对组织而言,具备同样的敏锐感知力和行动力至关重要。未来无法预测,但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增加了生存的可能性,提高了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适应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穿越周期,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