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施瓦布:我今天想和大家谈谈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挑战(全文)

查股网  2023-11-25 22:55  克劳斯(600579)个股分析

克劳斯·施瓦布在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2023年11月21日,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访问北京大学,接受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能够成为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我深受感动。北京大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负盛名、最为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也是科学研究和创新前沿的引领者,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正因如此,我今天想和大家谈谈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挑战。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对中国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发展成为工业大国表示崇高的敬意。

1979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不足2%。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如今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已经接近2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35%左右。

曾经,中国人连购买生活必需品都异常艰难,这恐怕超出在座各位青年学子的想象。今天,在太阳能电池板、无人机、高铁、锂电池、工业机器人等许多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面对新的形势,甚至是困难的形势,中国总是能快速适应,这让我感到惊叹。未来数年,中国将向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积极转型,这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

自五十年前我创立世界经济论坛以来,世界发生了太多积极的变化。

在减少贫困、改善健康状况、延长预期寿命以及创造新机会、丰富人们生活方面,世界各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各式数字工具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爱不释手。但别忘了,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只有二十五年的历史。

我认为,在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他技术的推动下,未来十年的变革将堪比过去二十五年的变化。而中国以及在座的各位,无疑将是塑造未来世界的强大力量。

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以往取得的、面向未来所憧憬的积极进展将会遭受质疑。

我们不能满足于应对全球体系的危机,这些危机最终是可以被解决的。我们应该超越危机管理,审视人类所面临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探究世界为何总是危机重重。

因此,我们要推动深层次、系统化、结构性转型,为开创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奠定基础。

我今天发言的核心观点是,为了打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关键在于全球合作。

我想具体谈谈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转型的必要性。从气候变化到社会不平等,从技术颠覆到地缘政治冲突,上述四大转型可谓紧密交织、深度互联。

我们首先来看地缘政治体系的转型。

当前,无数的冲突、权力斗争甚至是战争,让地缘政治体系不堪重负。全球形势之所以瞬息万变,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秩序正从单极走向多极,中国逐渐成为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

在如此灵活多变甚至有所极化的新兴全球体系中,民族国家主要关注追求自身利益,这给全球贸易、全球供应链、多边组织的正常运行以及国际谈判带来了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我们亟需创新叙事方式,构建全新的国际秩序和基于规则的世界体系,顺应世界的多极化特点,减少单边行动给全球稳定带来的风险。

正是认识到了变革的迫切性,我们亟需开展重大行动倡议,打造全新的全球体系,实施必要的制度改革,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各项问题。

解决气候变化、应对大流行病、确保和平与安全、减少贫困、核扩散、全球贸易、新兴技术、人道主义灾难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在基于规则的、能够体现多极世界多样性的全球体系中,推动各方开展合作。

国际关系仍将压力重重、冲突不断,除非我们能够不论种族、性别或国籍,保障所有人的和平与繁荣。

全球共同或协同政策的分崩离析尤其体现在各国推动经济转型的方式。

世界各国正寻求恢复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多数国家正在竭尽所能,应对债务、通胀和高利率问题,克服收入不平等和社会老龄化等结构性障碍。

与此同时,各国也在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消除数字化世界中前沿科技带来的压力。面对上述压力和迫切事项,各国政府正努力恢复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经济决策正向供给侧转变。各国愈发注重采取补贴、进口关税、减税、放松管制和推动制造业回流等政策,追求经济自给自足和发展国内产业。

这样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关于去全球化的讨论。在去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区域或联盟协定纷纷出台,旨在减缓或调整全球贸易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种方式能在短期内回应国家的关切,但从长远来看,会削弱经济的协同效应,损害全球经济增长。

我们需要的不是“去全球化”,而是“再全球化”——就像应对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样,我们采取合作共赢的策略,激发全球总需求,同时在承认各国经济互补性的基础上,协调各国供给侧政策,提高全球生产能力。

在全新的多极世界中,要想协调全球行动,恢复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增长,必定更加挑战重重,但为了避免陷入长期下滑趋势,防止在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方面的进展受到破坏,这又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之举。

联合国认为,过去几十年人类在扶贫和应对经济动荡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出现倒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介绍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转型之后,我现在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些“正在进行时”的技术转型。

2016年,我首次提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概念。今天,这场科技革命正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大量突破式创新层出不穷,有望深刻改变世界状况。

本次革命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截然不同。具体而言,本轮科技革命的速度前所未有,其融合的多项技术更是让生物、物理和数字世界相互交织,释放出大量发展新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能够成为全球复兴的推动力,各种新的发现能够增强人类能力,开创新的智慧时代。

与火的发现和印刷机的发明一样,人工智能有望塑造全球发展的新面貌,助力世界取得非凡成就,但也可能成为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引发分歧的重要推手。因此,我们必须确保这一意义非凡的工具能够为所有人使用。

就此而论,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可能引发诸多担忧。智能化生态系统正在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改变着市场竞争的格局。

快速行动的能力是一项关键优势,但任何传统力量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也为全球合作当前面临的挑战增加了新的维度。

各国政府必须加快实施激励创新的政策,同时解决道德和监管层面的挑战。在寻求国家利益的同时,制定针对道德边界、数据保护和网络空间安全的全球规则,增加了政府决策的复杂性,但却是促进全球合作的必要举措。

在此方面,让我感到鼓舞的是,中国已经在积极参与各项非正式的人工智能治理工作。

即将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我们将与政界和商界各方代表一起,共同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级世界中推动全球化、重启经济活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四项核心议题。接下来我谈谈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世界亟需推动的第四项巨大转型是向绿色经济转型,即发展能够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经济。

鉴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下周在阿联酋开幕,我将在这里特别关注一下气候和自然话题。

气候危机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技术转型紧密相关,彼此之间相互强化,最终形成复合效应,对人类的工作生活以及世界的长期和平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3月,由全球四十位科学家组成的地球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地球健康状况评估报告。科学家们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地球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人类福祉、公平和公正的影响。

报告得出的结果令人警醒。在气候、生物多样性、淡水以及空气、土壤和水污染等各方面,人类活动已经突破了几乎所有的安全和最低边界,可能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逆转、无法修复的伤害”和生存威胁。

地球的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气候危机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危机。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体面的未来,我们必须在当前这一十年内遏止这场不断逼近的灾难。

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施策,必须协调政府、行业和个人开展联合行动。为了战胜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提高能源效率   

提高能效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包括对楼宇、工业和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升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

假设中国经济能保持5%的年均增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50年将增加两倍以上。毫无疑问,摆脱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尤其对碳基能耗的依赖至关重要。

我认为,这不是经济增长的障碍,而是经济发展的机遇。节能技术的投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降低排放,而且能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消费者的能源支出。

2. 实现工业和交通脱碳   

工业和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要想实现脱碳,不仅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氢能等更加清洁的能源来源,而且需要采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

这种转变既能大幅降低排放,也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世界经济论坛支持这样的能源转型,并为此发起了“先行者联盟”行动倡议,重点关注利用企业的购买力,推动混凝土和水泥、钢铁、铝、化工、航空、航运、货车运输等“难减排”行业实现脱碳,并重点支持碳去除工作。截至目前,该联盟已经获得了13个政府和近100个全球企业的支持。

3. 促进自然再生

自然在实现碳封存和气候韧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此过程中,恢复森林、改善土壤健康和保护海洋的工作不可或缺。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和储存碳,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改善生物多样性。

全面的气候战略不仅解决碳排放问题,而且解决缺水、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健康和人道主义问题。

为了创造财富,我们必须同时发展金融、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本。长久以来,我们支持了经济增长,却耗尽了健康的土壤、森林和海洋等自然资本。

4. 推动基础设施转型   

为了支持发展碳中和技术,我们必须重新规划基础设施,包括扩大电动车充电网络、建设绿色氢能基础设施和升级电网等。这些变革有助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应对气候变化应被视作打造生态友好型未来的建设性举措。向碳中和经济转型离不开大量投资。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投入的成本会带来长期效益。

发展生态经济能催生新的行业,并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农业和绿色技术等领域创造工作机会。重要的是,它还能降低气候变化给经济带来的长期风险,比如极端天气事件和资源短缺。

中国政商界领袖坚定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并将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迅速融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根基。所有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

总之,鉴于气候变化能够带来的长远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必须全面采取战略性举措,提高能源效率,深化脱碳工作,实现自然再生和推动基础设施转型。

通过直面这一挑战,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地球,打造更可持续、繁荣昌盛、人人共享的美好未来。

刚才我和大家介绍了我们正在面临的四大转型挑战。在这些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基于全新的观念、能反映当今世界现状的全球合作不仅必不可少,更是势在必行。但我坚信,如果能开展全球合作,我们就能战胜这些挑战,创造新的机会,改善世界状况,造福包括各位在内的年轻一代。

请允许我重申一遍:我们不能只依靠政府,而是需要国际社会所有利益相关者携起手来,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发挥思想领导力,共同制定高瞻远瞩的解决方案,同时利用技术、创新和负责任的领导力,协力解决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的各项挑战。

目前,世界经济论坛正积极支持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为此发起了上百项行动倡议。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具体分享其中两个案例。

“热带雨林联盟”倡议与中国、美国、欧盟、英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生产和消费大国开展合作,致力于解决全球毁林问题和保护热带雨林。

今年初,在天津举行的新领军者年会上,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商讨解决巴西境内存在的毁林问题。让我倍感振奋的是,最近有两家中国企业签署了商业协议,决定从零毁林和零土地转化商家购买大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尚属首次,但却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发出了积极而强有力的信号。

另外,作为全球“植万亿棵树”行动倡议的一部分,世界经济论坛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共同发起了“植万亿棵树”中国行动平台。

过去一年中,我们一直支持中国实现“到2030年种植和保护700亿棵树”的目标。目前已有10家中国企业承诺开展森林修复活动,以支持“植万亿棵树”中国行动。

我前面说过,论坛发起了上百项行动倡议,为全球合作搭建平台。这些行动倡议主要涉及塑造全球供应链、能源转型、网络空间安全、金融和货币体系、健康和医疗、国际贸易、新兴技术和城市转型等问题。

在发言的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在日益分裂、冲突不断的世界中,世界经济论坛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世界经济论坛的独特力量在于,它能将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召集在一起。

在缺乏信任和充满纷争的世界中,论坛可以扮演桥梁搭建者的角色,在多方实体之间促进对话与合作。

论坛认识到,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各项挑战,我们必须通力合作,超越那些存在于我们之间的阻碍。

此外,不同于通常聚焦在贸易、金融和健康等特定领域的多边组织,因为认识到了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技术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论坛采取的是一种整体性的策略。

当今世界,各类问题相互交织,单一的策略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施策。在此背景下,论坛能够连点成线,将各类问题联系起来。

最后,世界经济论坛能在分裂和冲突的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各方合作提供有效、中立和可信的平台。论坛能够聚合各方力量,系统性解决各项挑战,并保持前瞻性思维,能为全人类打造更加光明和谐的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恪守的基本理念是利益相关者责任。我们是一个集体的组成部分,我们自身的命运最终取决于整个集体的福祉。

这适用于每一个层面,也包括全球层面。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保护好人类和自然,才能实现兴旺发达。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守护好全球共同利益,才能实现繁荣昌盛。

青年人承接着人类的未来。你们的声音和想法非常珍贵,有助于打造普惠共享的未来世界。你们的热情和创造至关重要,蕴藏着管理变革的巨大力量。你们是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所以我们不仅要倾听你们的声音,向你们积极赋能,也要让你们参与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保持乐观,以建设者的心态拥抱未来。让我们勇担责任,以合作者的姿态共创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