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全年目标恐再“跳票”
国内“乳企三巨头”之一的光明乳业近日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光明乳业总营收206.6亿元,同比下滑3.37%;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滑12.67%,公司方面解释称归母净利下滑主要是本报告期国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叠加海外子公司亏损所致。
营收、净利双降的业绩表现迅速反应在资本市场,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10月30日),光明乳业股价大跌5.94%。截至发稿,公司总市值130.1亿元,与2021年最高点的230亿元相比,市值三年蒸发百亿。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
2021年-2023年,光明乳业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220.6亿元、213.9亿元、206.6亿元,连续两年营收下滑,这是光明近20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2021年11月,黄黎明接替濮韶华出任光明乳业董事长,此后两年,公司业绩下滑明显。
从公司盈利能力来看,光明毛利率已连续两年跌破20%大关,相比于另外两家“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依然能将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光明已远远掉队。而在2018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家公司毛利率差距并不大,分别为37.82%、37.38%、33.32%。
今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毛利率为18.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其盈利能力在今年依未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光明乳业销售费用为25.67亿元,同比减少0.89%,但销售费用率提升至12.42%,同比上涨0.35个百分点。对食品快消类公司而言,销售费用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光明乳业今年售出同等产品需要比同期花费更多的营销费用。
结合业务来看,光明除了液态奶还有奶粉、冰淇淋等其他乳制品,以及牧业和其他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液态奶产品营收122.23亿元,同比增加1%。事实上,受国内乳品消费需求缓慢复苏的影响,液态奶整体市场增速放缓,而光明液态奶业务营收增速小于另一乳企伊利,根据伊利公司三季报,该板块营收同比增幅超2%。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伊利、蒙牛两家公司在奶粉、奶酪、冰淇淋等其他乳品板块“各有所长”,光明除了液态奶,其他板块业务表现都相对较弱。
公司其他乳制品(奶粉、冰淇淋等产品)前三季度营收为56.72亿元,同比下滑5.51%;牧业产品营收14.49亿元,同比下滑约29%;其他产品收入11.81亿元,同比增长25.55%。液态奶业务1%的营收增幅显然不足以弥补另外两大板块的下滑,导致光明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出现负增长。
全国化遭遇瓶颈
作为上海地方乳企,光明很早就制定“走向全国”的战略目标。光明今年前三季度在上海地区营收58.19亿元,同比仅增加0.01%;在外地(上海以外地区)营收同比下降6.56%。这意味着,光明在上海地区业务增长近乎停滞,而在外地出现负增长。
财报显示,光明乳业75%的销售收入来自各地区经销商,公司方面曾表示,下半年将推动渠道拓展和网点下沉,华东地区将进一步夯实到乡到镇的渠道基础。截至前三季度末,上海地区经销商总数共466个,较年初增加了10个;外地经销商总数为3716个,较年初大幅增加113个,但综合来看,外地经销商数量的增加没能带来营收的增长。
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主要与光明产品结构有关,其核心优势为鲜奶,而液态奶市场中最大的板块常温奶,八成以上市场一直被蒙牛和伊利两家巨头瓜分。
一般而言,鲜奶市场由区域性乳企主导,如四川地区的新希望、北京地区的三元、新疆地区的天润乳业等,进入这些市场天然需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鲜奶需要低温保存、冷链运输的产品特性对公司的成本把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水芙蓉摄
光明也试图推出更多新品打动市场。今年以来,其推出新品畅优0腹担风味发酵乳、健能唤悦即食型益生菌、光明健能轻盈plus加强版即食型益生菌、光明“一芝”大白兔牛奶乳酪、光明大白兔红豆风味牛奶;冷饮方面推出橙汁棒冰、光明熊小白芯冻冰山雪糕等新品,但这些产品目前在消费市场表现一般。今年前三季度,光明研发费用为5959万元,同比增加1.62%。
“2022年争取实现总营收317.77亿元”,这是光明乳业去年的营收目标,虽然完成率仅为88.79%,可公司依然上调了今年的目标——2023年争取实现320.5亿元。
根据今年前三季度206.6亿元的营收计算,想要达到这一目标,第四季度需要实现超113.9亿元的收入。《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光明乳业历年财报,公司四个季度营收情况比较平衡,并不具备明显的销售季节性特征,这意味着光明今年定下的目标大概率继续“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