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创业农场:万象“耕”新 节本增效有“良方”

http://ddx.gubit.cn  2023-05-12 11:33  北大荒(600598)公司分析

转自: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又一年插秧季到来。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北大荒集团创业农场有限公司通过“统”、“寄”、“改”、“慧”等节本增效“良方”,切实帮助广大种植户节本增效促增收,为种植户“钱袋子”鼓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一供苗——降成本

  为确保“北安模式”落地见效,2023年创业农场积极探索和创新“北安模式”。在备春耕期间,公司在第一管理区进行试点,以暗室叠盘育秧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组建专业团队,探索实行统一清雪扣棚、统一浸种催芽、统一苗床土制备、统一流水线作业、统一大棚秧苗管理、统一收费的“六统一”供苗社会化服务,实现工厂化育秧替代传统育秧,从而帮助种植户降低水稻育秧成本和自然风险。

  据了解,统一供苗社会化服务可更好的释放劳动力,帮助种植户节约种植成本。平均每户至少节约生产成本20000元以上。帮助种植户亩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益至少在200元以上。

  秧苗寄养——省费用

  今年,创业农场在“藏粮于技”上深挖潜力,充分利用插秧前的空闲时间,巧打时间差,鼓励部分种植户通过“秧苗寄养”的方式解决用工贵、雇工难等难题。

  创业农场水稻种植户刘长利家种了600多亩水田,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他为用工荒发愁的时候。今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应用了“秧苗寄养”技术。“这些地原来每年得外雇四五个人,现在基本自己家人就够用了。” 刘长利对“秧苗寄养”算起了经济账。

  技术人员介绍,“秧苗寄养”技术指的是在秧苗达到3.1-3.5叶龄期,本田封闭5到7天以后,在插秧前,提前将秧苗带着秧盘寄养到本田里。这样做不仅使农时前移,缓解插秧时段劳动力紧张等问题,还有利于秧苗的健康成长。

  格田改造——提产量

  为了让土地发挥更大效益,创业农场从低产田入手,将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通过种植户自愿改造和补贴激励的方式,在农场第一管理区打造了1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样板田”。

  “过去的稻田地池子小,高低差大,上水排水都困难,如今在公司的示范推动和大力扶持下,我家522.7亩地经过改造后的稻田地仅有23个池子,2022年虽然秋涝,但我家仍然用大型翻斗车接粒,高标准农田改造好处多。”创业农场种植户王培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感触颇深。

  据了解,这1000多亩“样板田”经过格田改造后提升土地利用率在2%以上,有效推动了变量施肥、分段收获、无人驾驶、卫星平地等节本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每年亩节省成本100元以上,亩增产20公斤以上,让种植户充分享受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

  智慧农机——强科技

  5月12日一大早,在创业农场种植户张永吉家地中,他正驾驶着自己家新购买的北大荒集团自有品牌垦征牌高速插秧机进行插秧,100多米的距离插出的秧苗笔直笔直的。在他的邻居肖云强家地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导师正带领着一帮博士、硕士生对另一个品牌国产插秧机进行变量施肥试验。

  “这国产插秧机插秧质量好,是咱们自主研发的,结合了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对插秧机进行了改进,加上北斗导航的支持,插出的秧苗不但缓苗快,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就拿宽窄行这一项技术来说吧,一般宽窄行规格为宽行33-40厘米,窄行16-20厘米,单位面积穴数比常规插秧要多,在科学利用光能的作用下,增产效果明显,亩增产至少15公斤以上,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农机副主任陈日方说。

  据了解,作为北大荒集团第一批“无人化农场”试点单位的创业农场,目前无人机、自动化、物联网等科技已相继进入田间,通过应用农机无人化智能升级、无人化作业试验等,进一步推动了农机国产化更新换代的步伐。(李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