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北大荒精神绘制大豆好“丰”景

查股网  2024-03-09 02:06  北大荒(600598)个股分析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畅 梁金池

由于地处小兴安岭冷凉黑土区,常年积温只有2000℃至2300℃,年日照时数1200至1300小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曾流传着“春播一粒种、秋收两个豆”的说法,大豆平均亩产只有21.7公斤。

2023年,还是这片土地,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95公斤,最高单产293公斤。

亮眼数字的背后,展现的是北安分公司在土地增产、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粮上做出的不懈努力,体现了北安人始终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

人无精神不立。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7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多年来,北大荒精神一直激励着几代北安分公司人在大豆良种的选育上奋力突围。

“我们要尽快拿出适应垦区西北部环境的大豆早熟品种。”吴陆弟是北安分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员,为了选育出适应高寒地区的大豆种子,他和同事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育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他们连续5年穿梭在东三省的农科院、农研所,向专家取经;为了开阔视野,他们分头跑书店,《大豆的遗传与育种》《种子世界》《大豆文摘》等书籍和资料摞起来有几米高;炎热的夏天,他们蹲在大豆地垄沟观察大豆生长情况,做杂交、搞组合,一蹲就是小半天;选种时,他们办公室的墙上、桌子上,甚至家里的房檐下、枕头上都挂满、摆满了大豆单株及单株后代;南繁时,更是饱含思乡之苦,一住就是两三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攻关,1990年,他们繁育的“北丰6号”大豆品种平均亩产达到175公斤,让这片土地告别了高寒地区大豆不能高产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北安分公司的科研人员仍然在种子繁育和新品种试种上持续发力。

3月5日,走进现代化的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垦丰赵光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分级、精选、封装、出品,一条条自动化、专业化生产线映入眼帘,宽敞的车间内仅需3名工人便可完成操作,每天的生产量是过去的十几倍。

为了繁育出更多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大豆良种,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利用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与北大荒垦丰种业公司建立大豆良种“育繁推销”一体化发展合作模式,打造垦区大豆良种“基地+种业公司”合作经营示范点,每年繁育大豆良种1.6万吨,种子远销吉林、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如今,北安分公司大豆单产、品质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北安分公司正在用北大荒精神锻造一支有勇气、有智慧、有实力的“铁军”,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让新时代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新画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