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薯业集团:航天马铃薯种出“科技范儿”

查股网  2025-02-05 15:35  北大荒(600598)个股分析

转自:科创中国

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荒薯业集团”)举办的马铃薯航天育种交接仪式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经过11天太空遨游和15天消磁处理,“北薯系列”马铃薯微型薯品种、优良的高世代品系实生种子正式交接至北大荒薯业集团。目前,北大荒薯业集团已启动试验种植和评价鉴定工作。

  20多年来,北大荒薯业集团在马铃薯新品种研发上持续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种源自给自足、自主可控。

  迎来航天“芯”时代

  马铃薯,这一无性繁殖的作物,在新品种田间选育的漫长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病毒侵扰,导致种性退化,增产潜力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北大荒薯业集团携手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共同探索马铃薯航天育种的新路径。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独特的微重力环境,诱导种薯发生强烈变异,然后在种薯从太空返回地面后进行筛选,精心挑选出符合目标特性的优良专用型品种。

  北大荒薯业集团下属黑龙江北薯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马力说,马铃薯种薯是科技的产物,这次种薯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遨游太空,有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挖掘马铃薯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特点。

  “种子回来了,我们将第一试验地放在北大荒薯业集团云南宣威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争取早日培育出更高产、抗病性更强的马铃薯新品种,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谈起下一步工作计划,马力信心满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北大荒薯业集团持续开展种薯繁育工作,已筛选出20余个抗病、高产、高淀粉品种,适合淀粉、全粉、薯条、薯片加工,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启智慧种植模式

  马铃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北薯种业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董事长杨庆东说,我国超70%的马铃薯种植于脱贫地区,3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均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当地农民收入的很大部分来自马铃薯。在科技助力下,马铃薯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疙瘩”,区域经济发展的“致富薯”“振兴薯”。

  针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存在的病毒汰除率低、原原种生产成本高、繁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北大荒薯业集团等马铃薯企业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紧密结合,研发出马铃薯(类)病毒高效汰除、脱毒苗及试管薯快速繁殖等一系列高效生产技术,显著提升病毒汰除效果,降低生产成本。黑龙江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覆盖比例已从“十三五”期间的36%提升至目前的43%,单产也从每亩1570公斤跃升至1700公斤。

  北大荒薯业集团的探索并未止步。“天空地一体化”科技项目的实施,为马铃薯种植带来革命性变革。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携手智能装备企业,以物联网、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黑龙江克山农场等北大荒薯业集团马铃薯种植基地,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立体多维信息感知技术体系。

  该项目通过对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网等收集的多模态数据进行集成融合,实现了地块管理、种植结构、农事记录、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土壤墒情、环境信息、物联网信息、农机管控、分析预警等多维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形成了规模农场生产要素监测“一张网”,分析决策“一张图”,极大提升了信息感知与智能决策能力,让“智慧种田”成为现实。

  “智慧农业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细、精准。它改变了依靠经验的传统种田模式,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升了作物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杨庆东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