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 科技备耕强基固本
转自:黑龙江日报

□吴易霞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备春耕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
清雪扣棚、农资下摆、农机检修,为备春耕做足了准备。作为农业生产的起点,七星农场以早动争主动,科学谋划备春耕各项措施,除了常规备耕的做法,更为备春耕“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科技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全力以赴抢先机、开新局、谋发展,扎实备战新一年的农业生产,为“二十二连丰”夯实基础。
这几天,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技术人员徐聪忙碌起来。他坐在电脑前,利用线上平台,为种植户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培训。“大家看好了!这款智能插秧机的导航系统,要像给手机更新APP一样定期升级,大家只要按照手机提示就可以进行机车作业了。”七星农场第四管理区种植户于洋紧盯着手机屏幕,看着徐聪在网上讲解智能农机的选择和应用知识,评论区瞬间被刷屏。
在七星农场的新农人科技驿站,技术人员刘永冰的直播也是一场接一场。“种地不仅靠经验,更靠新技术和大数据!”刘永冰说。屏幕那端,种植户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农业专家们通过直播答疑,将田间管理要点精准送达每一个种植户手中。种植户们纷纷表示,这种云端培训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以前开春才手忙脚乱学技术,现在年没过完就成了科技明白人!”于洋感慨地说。
为了更好地给种植户送上“科技大餐”,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精心组织了多层级科技培训活动。专家们走进直播间,围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单产提升策略、智能农机操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内容,开展了生动有趣的专题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科技培训采用了“点菜下单”式培训模式。根据种植户的需求定制课程,精准解决他们在育苗、施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扩大辐射范围,确保技术传播‘无死角’。”一同观看新技术培训的农业生产部部长石岩边看直播边解释说。屏幕上,种植户们积极互动,提问声此起彼伏,专家们耐心解答,气氛热烈而融洽。
“咱们去年的基质育秧技术实验很成功,过几天我们团队会到你们那儿去,期待新一年的合作。”这几日,江苏扬州大学的农业专业博士生团队给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副部长姜灏打来电话。
七星农场也在积极筹备与各大院企合作的相关事项,共同推进农业科技研究,以科技力量助力春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八一农垦大学教授郑宏宇表示,通过院校的理论研究与七星农场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让先进的农业技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下一步的春耕生产奠定科技支撑。
目前,通过院企合作已经攻克了寒地粳稻高效育苗关键技术、寒地粳稻变量施肥技术、黑土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专项技术、水稻高产优质智能化机械精准栽插及大田栽培关键技术攻关工作。
在院校科技支撑下,七星农场的智能化育秧工厂通过快速催芽技术,使种子出芽率稳定在98%以上,保障了春耕用种安全。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寒地粳稻变量施肥技术,通过精准调控肥料配比,预计可使春耕肥料利用率提升15%。
今年七星农场将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院企开展技术合作,以科技项目为载体,进行科研攻关,共同研究土壤肥力提升、新型农业机械应用等关键问题,为春耕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与北大荒信息公司、中国农科院等机构的合作,将推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深度融合,重点突破智慧农场全域感知、无人作业系统优化等难题。
“跟这些有名的院企合作是七星农场实现农业强企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邀请国内行业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组成教学团队,通过破解农业生产难题、打通农业创新命脉,为筑牢中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产教融合的环境。”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魏玉田说。
通过深化院校合作,七星农场在品种选育、智能装备、数字服务等领域形成完整技术体系,为春耕生产储备了多项关键技术。一年之计在于春,2025年,七星农场将继续秉持科学谋划、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