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食饮】青岛啤酒:销售承压延续,夯实经营质量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4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7亿元,同减7.1%;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增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3亿元,同增6.2%;24Q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9.2亿元,同减8.9%;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增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同增1.9%。
消费疲软叠加货折增加,吨价同降0.9%低于预期。量价拆分看,24Q2公司啤酒销量同降8.0%至245万千升,主要系消费疲软、天气扰动及公司管控库存所致。分档次看,主品牌销量同减8.7%至129万千升,占比同减0.4pcts;中高档以上销量同减5.5%至93.6万千升,占比同增1.0pcts,Q2升级速度环比放缓。分单品看,预计经典小幅下滑,白啤H1仍有增长。吨价同降约0.9%至4054.9元/千升,低于市场预期,预计系餐饮疲软、升级放缓叠加货折力度增加所致。综上,24Q2总营收同降8.9%至99.2亿元。
吨成本大幅优化,叠加财务收入及政府补助,支撑业绩同增低单。成本端,24Q2在销量下滑导致规模效应弱化的情况下,吨成本同比大幅下降5.4%至2319.7元/千升,超出市场预期,预计主要系受益于低价原料包材进一步兑现、回瓶率提升推动,毛利率由此大幅增长2.7pcts至42.8%。Q2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0.4/+0.2pcts至8.7%/3.2%,主要系公司加大营销推广费用、年金费用有所增加所致。而财务费用率同降0.4pcts,以及其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占收入比重提升约1.1pcts为业绩带来正向贡献。综上,24Q2实现归母净利率20.6%,同增2.5pcts;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同增3.5%/1.9%,基本符合预期。
强化库存管理,夯实经营质量,来年有望轻装上阵。青啤今年来销售持续承压,一是外部宏观环境疲软叠加天气扰动,二是去年10月视频事件影响Q4销售,导致今年年初库存偏高。在此背景下,公司经营态度务实,结合渠道反馈,Q2以来公司持续加强库存及出货管理,虽然短期对出货表现有一定影响,但渠道库存稳步去化,经营风险与经销商压力降低。全年来看,受需求疲软及库存管控影响,我们预计销量端或有低-中单下滑,但成本红利释放之下,预计24年业绩仍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此外,24H1公司推出奥古特A6与A3、尼卡希白啤、无醇白啤等新品,满足消费者高品质个性化需求。预计来年公司轻装上阵,叠加丰富的产品矩阵,经营动力有望更加充足。
经营动作稳健,安全边际已足,维持“强推”评级。考虑消费疲软、天气扰动、库存去化等因素,我们调整24-26年EPS至3.36/3.72/4.06元(原预测为3.71/4.28/4.91元),对应PE分别17/16/14倍。而24E EV/EBITDA仅8X出头,虽然需求端短期仍有压力,但当前定价已有体现、无论对标海外还是复盘历史看均已安全边际突出,且高端化仍在前行、青啤百年品牌可享红利,24E股息率约4%也已具备一定吸引力。考虑外部需求疲软,下调一年目标价至75元,对应25E PE约20X,维持“强推”评级。此外,港股当前24E PE、EV/EBITDA分别约12X、5X,股息率近6%,性价比更突出。
风险提示
高端销售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恶劣天气因素等。



附录:财务预测表

团队介绍
组长、首席分析师:欧阳予
浙江大学本科,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研究型硕士,7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曾任职于招商证券,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2021-2023年获新财富、新浪金麒麟、上证报等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白酒研究组(白酒、红酒、黄酒、酒类流通行业)
组长、联席首席分析师:沈昊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5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2019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田晨曦
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刘旭德
北京大学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王培培
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2024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大众品研究组(低度酒、软饮料、乳肉制品、烘焙休闲食品、食品配料等)
组长、高级分析师:范子盼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5年消费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长江证券,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杨畅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硕士,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研究员:严晓思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餐饮供应链研究组(调味品、预制食品、卤味餐饮连锁等)
高级分析师:彭俊霖
助理研究员:严文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