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张汝京,汇通能源跨界布局半导体

查股网  2025-08-18 13:15  汇通能源(600605)个股分析

近日,上海汇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通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获得兴华芯(绍兴)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华芯”)7.43%股权,总交易对价为1.95亿元。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公司拟继续增资兴华芯或继续收购兴华芯的股权。

汇通能源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从事轻工机械研究和生产的大型一类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房屋租赁、物业服务及美居装修等轻资产业务。标的公司兴华芯成立于2022年11月,主要业务为光罩的研发、制造与技术服务,而光罩是连接IC设计与芯片制造的关键模具。

值得关注的是,兴华芯的实际控制人是有着“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他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声誉,曾创办中芯国际等知名企业。

01

1.95亿拿下7.43%股权

汇通能源的战略转型之路

汇通能源此次跨界投资并非心血来潮,其发展历程中已历经多次业务转型。

汇通能源前身为国有的上海轻工机械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生产经营轻工机械等。2006年,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更名为汇通能源,业务重心转向风电领域。2019年,公司又剥离风电资产,转向房地产行业。

然而,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汇通能源经营承压。2022年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减少3.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6.42 万元,同比减少23.71%。

为此,2023年汇通能源选择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于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美居装修等能够实现稳健经营板块的业务发展。近年来,公司因多处房产被征迁获得赔偿,积累了充裕的现金,截至2024年末,货币资金达到14.6亿。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98.56万元,同比增长19.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45.40万元,同比增长509.13%。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6,522,804.15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102,554.02元,同比增长68.46%。

不难看出,汇通能源当前的轻资产业务虽能带来稳定收益,但增长空间相对有限。2024年的业绩大涨也主要源于物业征迁奖励补贴,公司亟需寻求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半导体行业

早在今年4月,汇通能源便通过子公司汇德芯源投资3000万元参与元禾璞华产业基金,正式开启在半导体领域的探索,该投资已在7月完成产业基金工商变更和基金备案变更。

元禾璞华是知名的半导体专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约200家半导体企业,培育上市公司超过45家。汇通能源通过此次合作,为后续直接投资半导体企业积累了行业认知与资源储备。

据悉,本次投资除了看中半导体行业增长红利,还是想借助张汝京团队的技术与产业资源,快速切入半导体核心环节,降低自主研发的周期与风险。并且,兴华芯位于长三角地区,该区域占据全国超 60% 的集成电路产业份额,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利于汇通能源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02

飞速发展的兴华芯

“芯片教父”张汝京的又一力作

兴华芯拥有高阶光罩工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生产的光罩片质量已达到国际尖端水平,填补了国产先进制程独立光罩厂的空白,市场前景广阔。今年,公司被列为“浙江未来独角兽TOP100”企业

光罩又称掩膜版,是一种利用光蚀刻技术将图案复制到晶圆上的工具,被认为是光刻工艺的“底片”,是半导体前道材料中第三大耗材,同时也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部件,其品质直接影响芯片的良率和性能。

目前,全球光罩市场主要由日本和美国企业主导。国内半导体光掩膜版的国产化率约为10%,而高端光掩膜版的国产化率仅为3%。这一数据凸显了国产替代的巨大空间和紧迫性。

面对这一挑战,兴华芯的研发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产出的光罩已成功突破40纳米,也完成了浙江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8纳米的项目,公司计划在明年进一步将光罩技术突破至20纳米以内。

公司投资建设的兴华芯半导体光罩产业项目,从2023年3月17日土地摘牌后,13天拿到施工证并开工,12个月产出首张样片时,每个月的产能就能达到约1350余片光罩,年产值可达7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3.6万片半导体光罩。

提及兴华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就绕不开被誉为“中国芯片教父”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人物的张汝京。

张汝京于1948年在江苏南京出生,美籍华人。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大学的工程科学硕士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77 年,张汝京入职美国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在那里工作的20年间,他成功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利等地参与建造和管理过10来家晶圆工厂,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半导体行业经验。

1997年,张汝京从德州仪器提前退休,毅然回国开启了他改写中国半导体产业命运的征程。他的职业生涯成绩斐然,先后创建了中芯国际、新昇半导体、青岛芯恩等多家知名半导体企业,为填补国内半导体多个细分领域的空白做出了卓越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张汝京曾在中芯国际、青岛芯恩成功打造过两大半导体工厂自用光罩厂,兴华芯是其创办的首家第三方光罩厂。

03

半导体产业爆发

跨界融合开始成为主流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112.3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6873.80亿美元。

在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硬科技领域,推动行业经历深刻的转型与整合。近期,业界更将目光投向跨界领域,积极推动收并购和跨界合作,为自身发展拓展新可能。

从跨界企业视角看,半导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基石,其应用边界正不断延伸至智能终端、新能源等多元领域,自然吸引了众多外行业企业的关注。这些企业渴望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快速获取核心技术,推动自身产品向智能化、高性能化升级,进而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

而从半导体行业自身发展来看,企业同样需要借助外部资本的注入和多元化产业资源的赋能,加速技术研发进程、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这种双向的需求驱动,让半导体行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互动愈发紧密,也为产业生态的重构与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为企业的布局保驾护航,从研发补贴到市场引导,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释放,降低了企业进入半导体领域的门槛与风险。

正是在这样的产业浪潮与政策环境下,汇通能源凭借多年积累的资产优化和现金流管理经验,积累了步入硬科技领域的资本运作基础,此时选择加码半导体领域,既是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型的必然选择,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主动求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