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更上层楼

查股网  2024-02-20 01:16  国新能源(600617)个股分析

转自:人民政协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何平衡和提升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两大需求,是新的一年经济增长的关键。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009万辆,创历史新高。但是,在减去491万辆整车出口量后,国内汽车市场总销量只有2518万辆,比次新高的2017年国内汽车市场总销量还低了280万辆。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50万辆,渗透率已超过31%,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已经形成了替代之势。为进一步扩大国内汽车需求,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充电焦虑”是持续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困扰。做好充电桩建设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必答题”。《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曾经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车桩比应接近1:1的目标。但是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826.4万台(其中公共桩262.6万台,私人桩563.8万台),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2019万辆,车桩比约2.4:1,充电桩建设明显滞后。加快充电桩建设,对推广新能源汽车、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充电设施完善还有助于减少整车配装电池数量,起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的作用。我们应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加快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快充设施占比。加快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模式,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同时通过PPP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流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以及绿色债券等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参照国际标准,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的理想比例为1:1.2-1.4。相比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我国停车位严重不足。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停车位数量近1.52亿个,停车位需求量为3.14亿个,停车位缺口达到1.62亿个。如果按照理想比例测算,停车位缺口则高达1.94亿-2.27亿个。在大中城市中“停车难”问题更加突出,大量汽车不得不占用本已紧张的道路用于停车。应在大中城市的“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扩建新建公共停车场。在轨道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停车+换乘”(P+R)停车设施,加强出行停车和公共交通有效衔接。提升停车场装备技术水平,推动有条件的停车场按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

三是布局建设一批绿氢项目。氢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可与电力协同互补,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为释放氢能产业潜力,当务之急是解决氢气输送网络系统管网不完备、商业化应用不足等现实问题。我们要打造氢能走廊。一些地区正积极建设短距离的输氢管道,但这只是“毛细血管”,要依据供需关系,逐步把各地短距离的输氢管道连接起来,打造长距离、跨区域的“氢能走廊”。依托高速路网,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支撑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汽车长距离、跨区域运营。同时加快攻克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国产化,降低铂金属使用量,提高燃料电池寿命,加快推进中重型车辆动力转换和商业化应用。拓展氢能的应用场景。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工业副产氢,作为化工原料或高品质热源直接供能,有效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推动能源消费低碳转型。

四是加快智能化道路改造。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智能化道路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住建部刚刚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是一项很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扩投资、稳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加快布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建设集成多种设备及功能的智慧杆柱,应用红绿灯、摄像头等各类感知手段,建设覆盖基础设施、运行状态、交通环境、载运工具的公路全要素动态感知网络,感知收集动态、静态交通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对车道线、交通标识、护栏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在重点区域探索建设“全息路网”,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创造条件,提升车路协同水平。将智能道路感知设施建设内容纳入到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程序内,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面向城市道路智能化建设和车路协同项目建设需要,完善智能道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