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仲音三谈产能问题:全球市场竞争促进供需动态均衡,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靠真本事获得

查股网  2024-05-05 07:34  国新能源(600617)个股分析

原标题:全球市场竞争促进供需动态均衡——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之三

近期美方一些人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中国产能冲击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作出了有力回应,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予以批驳,认为这些论调毫无事实根据,“宁愿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也不愿面对现实”。

法国企业家阿诺·贝特朗发文指出,从产能利用率、库存水平以及利润率这三个关键指标分析,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产能过剩”。彭博社分析显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如果真的存在所谓“产能过剩”“低价倾销”,那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应该价格持续低迷才对。但事实上,中国出口部分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于当地电动车型。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平均每辆出口价格为5000美元,2022年则增加到2.2万美元,当年对欧洲出口的均价更是达到3万美元。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看待产能问题,应当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以市场眼光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普遍的。以移动通信工具发展为例,从价格昂贵的大哥大,到便携方便的小灵通,再到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供需的动态均衡中不仅实现了产品性能的迭代升级,也带来了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如此,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激增,优质产能不仅不过剩,还能带动更多有效需求。实际上,合理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有助于激励微观主体改进管理和技术、提升效率。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的行业,微观主体往往没有动力更新技术和改进服务。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上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上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左右;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坐落在广东广州;在长三角,一辆汽车所需配套零部件,4小时车程内可全部解决……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通过长期研发投入积累了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竞争优势,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形成的。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让各国消费者以更低的代价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全球分工合作的意义所在。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通过全球市场竞争促进供需动态均衡、实现优胜劣汰,才能真正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应当看到,产业补贴是世界通行做法,美欧很多国家都有,有的国家补贴项目更多、面更广、补贴额度更大,美国就对国内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补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指责中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补贴扭曲了要素和产品价格,无疑是倒打一耙,这种“补贴有害,你快放下,让我来”的错乱,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期待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贸合作环境,与中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人民日报仲音:全球产业分工助力世界共同发展——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之一

2024-05-03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展现创新优势,彰显过硬品质。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这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肯定。

然而,美方一些人将中国正蓬勃发展的“新三样”称为“过剩产能”,持续炒作所谓“产能过剩”话题,令人惊诧。当年,美国就曾把中国向世界出口大量物美价廉产品称为“产能过剩”,现在又给中国向世界出口新能源产品贴上这一标签。其实,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不过是陈词滥调,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具体体现,实质是逆全球化思潮作祟。但要警惕的是,美方一些人煞有其事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充满了欺骗性,妄图混淆是非、干扰认知,必须擦亮眼睛,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这要求我们坚持全球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由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不能简单认定谁的产能过剩了。从供给看,一个国家的生产既可以满足本国需求,也可以出口优势产品和服务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这比封闭条件下各自生产全部产品能够创造更大规模的总体福利。倘若将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完全站不住脚。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美国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有80%用于出口,肉类和农产品也大量出口,也完全可以适用所谓“产能过剩论”。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去年出口占生产的比重仅为1/8,根本谈不上“过剩”向海外倾销。

早在200年前,大卫·李嘉图就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中受益,国家间的贸易行为可以实现彼此互惠。当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加快落实,全球绿色低碳产品的需求旺盛。通过自由贸易促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全球配置,有助于各国消费者分享技术进步红利、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中国始终支持自由贸易,向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敞开大门。中国新能源产品质优价廉,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各国消费者青睐,这并不是所谓冲击,而是全球贸易的共赢。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结果。在中国运营的最大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特斯拉,一家是民营企业,另一家是美资企业。通过在中国设立工厂,特斯拉更多引入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打开了市场发展空间。美国引以为傲的芯片产品,零部件从几百个到几万个不等,也是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供应商。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加强合作,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就能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仅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会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只有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才能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人民日报仲音:中国优质产能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之二

2024-05-04

亮相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助力泰国提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中东、非洲等地区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深受海外市场欢迎,不仅给中国制造增添新亮色,也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3.8%。高端智能绿色的新能源汽车适销对路,充分表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完全是伪命题。

纵观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工业大国都经历过产业升级迭代,从生产初级产品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进而占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优势地位。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抉择。在这个过程中,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表现抢眼,这是顺应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势,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必然结果。

从技术优势看,是先进而非落后。商品的价值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谁的技术更加先进,谁的产品附加值就高,就更有市场竞争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建立在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以电池这个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为例,从液态锂电池到半固态锂电池,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安全性能更高、续航里程更长、充电速度更快。有日本汽车专家一语道破,之所以出现“中国产能过剩论”,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创新、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发展速度让一些国家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难以应对。

从产能特质看,是不足而非过剩。加速发展先进产能,淘汰消化落后产能,这是各国产业政策的普遍做法。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品,是积极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供给,是助力全球绿色发展的优质产能。作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中国去年生产了958.7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近90%的产能都在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能够用于出口的产能依然很稀缺。从全球范围来看,优质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新能源汽车、光伏装机等需求量还将大幅提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

从产业效能看,是贡献而非冲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仅中国企业在沙特建设的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35年内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亿吨,相当于植树5.45亿棵。中国的绿色产能正有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正如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所说,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中国以优质产能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以实际行动造福各国人民,正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