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刘怀平:强化固态电池研发,提升我国新能源全球竞争力|两会声音

查股网  2025-03-05 14:35  国新能源(600617)个股分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夏高琴 两会报道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时代浪潮下,新能源技术已跃升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战略高地。其中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以及宽温域性能等显著优势,被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和储能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深耕能源服务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基于对我国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力求强化固态电池研发,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86.6万辆,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预计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达到1243GWh,2030年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刘怀平代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展,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逐渐面临瓶颈,而固态电池作为潜在替代技术展现出了更优的性能,并在军工、低空经济、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高要求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他看来,固态电池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巨大的潜力。

然而,我国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研发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刘怀平看来,尽管我国在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研发上已取得一定进展,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固态电解质、界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固态电池技术整体仍不成熟。

“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成型技术尚未成熟,电解质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或不均匀性,这不仅影响电池性能,还提高了生产的不合格率,导致成本上升。现有的传统设备无法满足固态电池精密制造和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尤其是在材料成型、组装和压制等环节。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不仅依赖于核心技术的突破,还需完善的产业链支持。目前从原材料到生产、组装、检测等环节的协作仍存在不足,影响了整体产业链的效率和协同发展。”刘怀平说,技术上的不成熟使得固态电池制备的总成本远超液态电池。

而固态电池的高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生产规模等问题使得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面临障碍,航天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成本不敏感场景市场需求也未能有效释放。

“目前,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企业普遍倾向于优先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如液态锂电池,即使固态电池在理论上更具优势,短期内也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推动这一技术的快速普及。”刘怀平说。

建议多维度助力固态电池发展

为促进固态电池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今年两会刘怀平通过多方调研,就支持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技术研发,提出建议。

针对固态电池技术中的关键材料问题,如固态电解质、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离子导电性、稳定性等,刘怀平建议鼓励新兴中小企业加快新兴材料的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实现快速产业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头攻克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技术难关,提升整体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鼓励固态电池企业加大对生产工艺、设备制造和材料研发的投入,推动全产业链的技术整合与协同创新。同时,鼓励融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固态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精度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固态电池产业链平台的建设,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此外,刘怀平提到要加快固态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行业合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商等多方建立技术联盟,通过跨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集中攻关固态电池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以及关键材料的技术难题。”他说道。

同时,建立统一的固态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涵盖生产工艺、设备要求、性能测试等关键环节,确保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标准化,推动信息共享和各环节的高效协作。

在政策方面,刘怀平建议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创新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快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固态电池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设备及绿色低碳技术的投资。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地方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固态电池产业的地方性布局和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