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广告满天飞的哈药股份,单季度利润暴跌了七成

查股网  2025-09-30 17:12  哈药股份(600664)个股分析

哈药能否走出困局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有 叔

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各大产业也经历了从单纯外来加工到自主产品研发的转型。媒体广告与企业发展是伴生关系,随着企业对产品和品牌的重视,中国广告行业迎来了重要的转型时刻,从粗糙展示转变为品质化内容传播。

随着广告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完善提升,广告造就了一批明星企业,这些广告和企业也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其中,“哈药”“三精”“盖中盖”“护彤”“泻利停”……可以说是当时的“网红”品牌,这些品牌广告曾经一度铺天盖地,背后的哈药股份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公司。然而这家曾经的“补钙专业户”遭遇海外收购GNC的败局之后,营收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知能否走出发展困境。

“广告轰炸”打开市场

作为黑龙江省老牌医药企业,哈药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可以说哈药是一个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老品牌。作为黑龙江省支柱企业,1993年6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既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医药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

世纪之交,市场上“缺医少药”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当时药企对研发也不是很看重,主要还是比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抢下更大的市场。而抢市场最快的手段,莫过于“广告轰炸”。据测算,2000年前5个月,哈药六厂仅盖中盖和严迪两个产品的电视广告费用总额就达5.7亿元。算下来,哈药六厂全年投入的电视广告费估计在7亿-10亿元之间。

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一代标王“秦池”的投标额也不过才3.2亿元,并且仅投中央电视台一家。而盖中盖、严迪、泻利停等,不光上了央视,还在各省级地方台轮番上阵,势头凶猛,短时间内就全国皆知

该战术的直观结果就是业绩蹿升:1999年,哈药六厂的营业额放大了4倍多,达到10.7亿元。不过税后利润仅2483万元,增幅为46%,就是因为广告费用占比太高了。由于利润增幅远远赶不上营收,彼时很多人对哈药的前景并不看好:花大价钱打出个知名度,然后到资本市场上去兑现,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短期行为。

让人没想到的是,广告效应带来的收入和利润持续拉升了十年之久。2005年,哈药集团旗下的哈药股份净利润达到了4.56亿元,后续更是不断增长,2007-2010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46%、8%和21%。2010年,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5.35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了11.3亿元。哈药管理层用最为直白粗暴的方式争抢“标王”,将哈药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品牌,无疑是一种洞悉时代的战略。

只不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老战略渐渐失效,哈药的短板便慢慢暴露了出来。

2010年后,哈药股份渐渐步入下行周期。

2011年开始,为了应对抗生素过度使用造成的细菌耐药性日益加重问题,相关部门开始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导致抗生素产品量价齐跌,哈药股份作为国内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的龙头企业,自然受到了严重冲击。

收入下降,广告费用却不断上涨,原有模式自然难以维系。再加上集采、两票制等新政策的推行,更是难上加难。“强撑”到2013年达到收入高峰(当年全年营收181亿元)后,哈药的业绩就进入了下行通道。

2014-2018年间,哈药的业绩一路下降,降幅从个位数逐渐到了两位数。2018年,哈药股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8.14亿元,同比下降10.02%,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下滑14.95%,哈药的经营变得愈发困难。

海外收购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在业绩颓势之下,哈药开始了“自救”之路。收购GNC股权,是其缓解自身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GNC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专业保健品零售商,也是美国最知名的保健品品牌之一。GNC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前身是一家小型保健品商店Lackzoom,1960年更名为General Nutrition Centers。2003年,GNC的全球门店增至近5000家;2015年,GNC门店数量达到了9000家,是名副其实的保健品零售巨头。

不过,当GNC在全世界开疆拓土的时候,保健品行业的渠道模式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一方面,沃尔玛、CVS和Costco等零售连锁店抢走了GNC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电商的兴起的也削弱了GNC的地位,消费者转向亚马逊或其他折暴网站买保健品,不再只是去GNC的直营店或加盟店。

近年来GNC的经营状况并不好,2016年-2017年公司分别亏损19.86亿元和9.73亿元。在这种情况下,2018年哈药集团还是与GNC签订了《证券购买协议》,认为GNC可以丰富公司产品线,带来协同效应。截至2019年2月,哈药共分三次斥资3亿美元收购GNC 40.1%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对于为何会选择购买GNC的优先股,哈药表示由于优先股股息稳定,公司可以在参与GNC经营的同时获取固定收益。

成为GNC的单一最大股东后,为加快开展GNC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哈药股份与GNC在上海及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哈药股份对GNC在上海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PRCJV进行增资,投资金额为等值于2000万美元的人民币,取得PRCJV65%的股权。此外,对GNC在香港已注册的独资公司GNCHK进行增资,投资金额为1港币,取得GNCHK65%的股权。哈药股份期望借此快速成为中国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行业领军企业。

实际上,在2020年之前,GNC就已经面临销售增长乏力的困境。2019年6月时,GNC就关闭了旗下约900家店面。由于GNC多数的门店都是在购物中心与街边,因此在2020年之后,更是被迫面临客流量下滑、销售进一步减少的情况。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下降了10.1%,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为2.0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净亏损的12倍,疫情直接导致GNC 1.575亿美元的资产减值。

签约收购仅仅两年之后,2020年6月24日,GNC表示,已申请破产保护,称计划关闭7300家门店中的1200家。这导致哈药因该项并购带来的累计损失超过20亿元,2020年净利润亏损10.78亿元。

单季度利润同比大幅下跌7成

经历了这样的收购败局之后,在越发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哈药股份更是难以摆脱发展困境。2025年半年报的发布,让哈药股份的业绩问题暴露无遗,曾经的辉煌逐渐远去,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对其未来充满担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哈药股份的营收和利润表现令人担忧。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1.25亿元,同比下降0.21%。虽然降幅看似不大,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哪怕是微小的下滑,也可能意味着失去大量市场份额。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22.92%,这样的利润下滑幅度,无疑给公司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图片来源:2025年上半年财报)

如果说上半年的数据只是让人警惕,那么第二季度的数据则令人震惊。第二季度,哈药股份归母净利润仅为4678万元,同比下降7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17万元,同比下降73.7%。利润下滑超7成,如此大幅的下跌,使得投资者对哈药股份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不容乐观,为-1.41亿元,同比下降291.84%。一家企业的现金流就如同人体的血液,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表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周转的困境。哈药股份对此解释称,一是医药工业板块营业收入减少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二是本报告期应付票据到期解付,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然而,这样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消除投资者和市场的疑虑。在行业整体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何哈药股份却在营收和现金流上双双受挫?

面对业绩下滑,哈药股份将原因归结于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和转型深化期影响,市场竞争加剧。不可否认,医药行业正处于变革之中,带量采购范围的持续扩大,在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形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性使得短期效益难以显现。但这并非哈药股份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众多同行都在积极应对,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哈药股份却未能及时跟上步伐。

除了业绩问题,哈药股份还面临着产品宣传的质疑。旗下产品“山楂鸡内金益生菌咀嚼片”因宣传功效被媒体质疑。市场部分热卖的鸡内金产品,实际上只是压片糖果或凝胶糖果,其中一款山楂鸡内金益生菌咀嚼片指向了哈药股份。哈药股份回应称,该产品属于普通食品,不是保健食品;商品介绍中提及的“不爱吃饭”“挑食厌食”等描述仅为产品原料的科普内容,不代表产品实际功效。

然而,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消费者的质疑。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产品宣传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消费者购买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和产品宣传的引导。哈药股份的这一事件,让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结语:哈药能否破局?

曾经,哈药股份凭借着众多知名产品,在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如今,在业绩和品牌形象的双重打击下,哈药股份未来的路充满挑战。

回顾历史,哈药股份如今的困境既有特殊性,也蕴含着某种普遍性。

普遍性在于,早年相当一批药企都赚惯了快钱,重渠道轻研发,靠着广告轰炸赢取了市场份额。与众多同行相比,哈药多年的广告投入至少沉淀下了巨大的品牌资产,不算完全失策。虽然利润下跌,但哈药的经营基本盘还在。

然而哈药的研发投入一直是短板,低研发投入,使得哈药的产品结构一直未出现明显变化,只能巩固传统优势,持续发力OTC保健品。但是,如今的医药市场与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传播媒介正变得分散化、碎片化,早已不是当初仅靠在央视争抢“标王”就能全国出名的年代。这意味着只要哈药不从研发角度破局,再怎么优化营销模式,发展天花板都定住了。

哈药需要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品牌维护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才能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战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哈药股份或许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从哈药说开去,如果一个药企不专注研发自己的创新药,而是靠保健品营销发展壮大,其实是这个行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