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神药”奥司他韦销售套路多,东阳光集采后区域价格乱象怎么治?

查股网  2023-12-07 20:06  东阳光(600673)个股分析

在第七批集采中,流感“神药”奥司他韦价格已降低至0.99元/粒。然而,目前该药不仅市面缺货,院内、院外还出现多种价格,有的终端价格甚至暴涨10倍之多,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该如何监管约束?

近期,随着流感患者增多,“神药”奥司他韦又开始被关注。

一方面,在药店内外,奥司他韦不是断货,就是价格高企,让患者家庭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在短视频平台上,“奥司他韦定价仅需20元”“东阳光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3238.9%”等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面对市场乱象,消费者产生种种质疑——

  • 货源方面,为什么东阳光颗粒制剂很容易买到,胶囊在紧要关头却处于断货状态?

  • 价格方面,为什么奥司他韦价格在集采后依然居高不下?非中标区和中标区域价格差高达10多倍,企业的销售政策是否有问题?

  • 药效方面,为何患者对集采药品疗效产生质疑,纷纷购买原研药?奥司他韦是否在集采后出现质量问题,比如药耐风险增加?

  • 市场方面,几家奥司他韦集采中标企业的业绩均严重依赖该药销售支撑,是否存在推高价格炒作的嫌疑?如何遏制集采企业在非中标区域内的高价销售现象?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上海多家医院,了解奥司他韦在全渠道的销售情况。

医院:耐药问题凸显

12月6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及浦东多家药店走访发现,流感药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其中,“奥司他韦一哥”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商品名“可威”)胶囊剂在浦东大多数药店处于断货状态,颗粒剂虽然有售,但价格不低。

10时许,记者在浦东儿童医学中心急诊药房窗口咨询发现,医院里进口和国产的流感药品都比较充足。分别是罗氏的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达菲),以及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颗粒剂等。价格方面,儿童医学中心的进口流感药品价格大概为100多元,而东阳光的奥司他韦颗粒剂价格为40多元。

记者发现,许多患儿家长选择购买进口药品而不是东阳光的奥司他韦,有家长表示:“这种(奥司他韦)颗粒制剂并不适合年龄较大的儿童服用,只适合低龄幼儿服用。如果是10岁以上的儿童,一次要吃5包,而且一旦确诊是流感,必须要吃够3天的量,量太大不好服用,只能买价格较贵的进口药品。”

此外,记者在门、急诊均了解到,一些年龄较大儿童的家长称奥司他韦存在耐药性,孩子感染后曾服用线上药店购买的奥司他韦,但在3天后没效果,只能再进医院更换新药,一般医生会给出进口原研药的处方。

一位患儿家长告诉记者:“前几天在药店买了奥司他韦,没啥效果,今天在儿童医学中心开了两盒进口的抗流感药,还有一瓶糖浆,总计花费300多元。”记者了解到,其购买的是罗氏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处方是每日1次,每次2片(2片/盒)。

上海普陀区某二级医院门急诊医生告诉记者:“发热高峰目前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我院奥司他韦基本都是一品红公司生产的,价格为18元/盒左右,还有罗氏的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价格为220元左右,没有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

上海浦东新区某三甲医院门急诊医生告诉记者,该院以成人患者为主,主要有两种奥司他韦产品,广州一品红公司生产的奥司他韦价格为19元/盒,罗氏的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价格为222元/盒,也没有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

记者了解到,因为上海并非东阳光集采中标区,所以在医院里买不到其产品是正常现象。而一品红公司的奥司他韦在上海中标规格为75mg*10粒/板/盒,报价19.93元。

药店:价格暴涨97%

在记者走访的医院内,国内几种奥司他韦产品几乎处于断货状态,仅中润公司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75mg*10粒/盒)在售,价格为99元。

记者随后在一家邻近儿童医学中心的海王星辰药店发现,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完全断货。在国大药房张杨店,东阳光奥司他韦(颗粒装)目前也已售罄,此前售价约为78元。

随后,记者在美团平台搜索附近的线上药店发现,流感药品售价均高于医院。罗氏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10粒/盒)的售价在197.7元至220元左右,需要在线开处方,并且不包括快递费用。罗氏玛巴洛沙韦片达(速福达)两片装售价为233元至348元不等。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颗粒装(15mg*12/盒)售价为57元至78元左右,另一种规格(25mg*10袋/盒)的售价在86.9元至94元不等,适合成人服用的胶囊装奥司他韦(75mg*6粒/盒)则多处于断货状态,个别几家虽有销售,但价格为109元至120元,10粒装价格更是高达129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奥司他韦已列入国家第七批集采药物,当时东阳光以价换量,30粒装胶囊报价为29.97元,折合每粒仅0.99元,价格降幅高达91%。当时,东阳光中标的区域为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2023年,新剂型“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已被纳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格降幅达八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会出现断货和大幅涨价的现象?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药店里东阳光生产的奥司他韦之所以卖得贵,是因为属于非中标区域,东阳光将75mg*6粒/盒、25mg*10袋/盒的代理权给了九州通,而后者申报价格较高。”

按照东阳光集采价格,75mg装的奥司他韦每粒胶囊有效成分成本价在1元左右,6粒的价格应该不超过10元,可线上药店的价格居然高达120元,相当于每粒最高20元,在成本价的基础上超出10倍不止。

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集采前东阳光奥司他韦胶囊剂10粒装价格曾高达138元,纳入集采后价格本该降低,可事实上,其相对于集采价格,在院外又暴涨97%。

东阳光奥司他韦颗粒剂并未纳入集采,在上海线上零售药店的价格自然也不便宜。成本1元的胶囊剂每粒含有效奥司他韦成分为75mg,相当于一颗胶囊的有效成分可以造出5袋15mg的颗粒制剂和3袋装25mg的颗粒制剂,换算成盒装,颗粒装(15mg*12袋/盒)应该只相当于2.4颗胶囊的价格,即成本价为2元至3元,25mg*10袋/盒的成本价则为3元至4元。可是,线上药店东阳光奥司他韦颗粒装(15mg*12袋/盒)售价为57元至78元,25mg*10袋/盒的售价为86.9元至94元。

对此,不少患者提出质疑:上海虽然不是东阳光的集采中标区域,但中标区域和非中标区域之间悬殊的价格差是否合理?其他中标在上海的企业如一品红,是否也可以在其他地区高价销售?这样的竞争是否实际在损害患者利益?多家集采企业的业绩过度依赖奥司他韦销售,是否会助推其炒作药价?

原料药垄断或为主因

面对混乱的零售价格,有知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之所以出现价格混乱的情况,其实是东阳光垄断了奥司他韦原料药所致。其占据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是目前市场上对流感做足准备的唯一企业,其他企业虽然也有仿制资格,但苦于没有原料药。东阳光有足够的原料药储备,成本也可控,如今却出现断货情况,要么是产能跟不上,要么是销售模式出现问题。”

那么,东阳光的销售渠道是否真出现了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药企是通过第三方流通渠道来铺货销售,根据此前财报,东阳光的销售模式以自营为主,渠道扩张全部由内部销售团队来做,近几年也涉足电商零售渠道。针对国内医院临床渠道,东阳光奥司他韦的销售覆盖率达九成以上。

由此可见,该公司非中标区域的销售可能部分授权给代理公司,导致药品价格被炒高。

公开资料显示,奥司他韦是一种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作用是阻止病毒扩散,而不是阻止病毒入侵。需要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启用,每天2次、连续服用5天疗效最佳,不规范的使用或长期大量滥用可能会导致病毒株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奥司他韦的原研厂商为罗氏,但自2013年起,东阳光就成了奥司他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冠军,并于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从销售业绩看,东阳光的经营模式高度依赖奥司他韦销售。

2017年至2019年,可威颗粒和可威胶囊的销售额从10多亿元直奔60亿元,在国内基本属于“一家独大”的局面。新冠疫情后,流感药物市场快速缩水。2020年,东阳光营收从前一年的62.24亿元(可威的销售额为59.33亿元)骤降至23.48亿元;2021年,其营收进一步跌落至9.14亿元,可威的销售额仅5.55亿元;2022年,可威的销售额为30.93亿元,占总营业额八成左右。直到2023年,受年初流感大爆发影响,东阳光上半年营业额达到32.09亿元,同比增加148.12%;预计录得归母净利润10.29亿元,同比增加3238.9%。

有业内人士表示,东阳光奥司他韦出现断货以及价格暴涨的局面,其实是老董事长张中能不愿意看到的。张中能在去世之前有意将奥司他韦价格降下去,也许他也未料到继任者会以成本价不足1元/粒的价格参与集采。

值得注意的是,东阳光的奥司他韦合成专利将于2024年到期,颗粒型专利也只能撑到2026年,东阳光一边要面临集采供货压力,另一边还面临同行夹击的危机。

东阳光未来最大的国际竞争者应该是罗氏的玛巴洛沙韦片,该药2018年2月首先在日本获批上市,同年10月获批进入美国市场,2021年4月以商品名“速福达”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8个月后被纳入国家最新医保名录。玛巴洛沙韦片不仅可以用于轻症患者,还可以用来预防流感,其另外一个优势是在重症患者中起效更快。

在国内,东阳光的竞争者也不少。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目前奥司他韦在国内已有30个批准文号,涉及东阳光、双鹭药业、一品红子公司一品红制药、博瑞医药子公司博瑞制药、科伦药业、倍特药业、石药集团孙公司石药欧意等。贝美药业还在2019年首家引进印度公司Hetero的干混悬剂品种。

集采企业责任意识待加强

近几年,不断有药企卷入断供风波,华北制药就曾在集采后出现断供失信事件,各省医保局此后开始严格把控监管集采的后续供应情况,甚至考虑替补第二备选供给者。

例如,山德士(中国)制药的降压药氯沙坦钾片无法在湖北正常供应,由华海药业替补;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因为供应不足,在河北断供;北京百奥药业的恩替卡韦片在河南省多次出现配送率低等供应问题,还曾出现停产、断供等问题,在河南省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失信等级被评定为“严重”。哈尔滨誉衡制药有限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赣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被国家医保局点名披露“严重失信”行为。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采企业的责任意识待加强。一些企业因多种因素,在参与集采时对成本、产能、物流等风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估规划,最终导致报价太低,后期随着成本上涨、产能不足等因素,集采中选后会出现断供、药品质量下降、价格波动等失信情况。国家此前也呼吁,集采中选药企要对药品质量负责,一旦中选,应作为供应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及时、足量按要求组织生产,并向配送企业发送药品,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中选企业如不履行供货承诺,影响到临床使用,情节严重的将被列入“违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