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四十之惑:三季报营收增速创9年新低

查股网  2024-11-16 10:58  海尔智家(600690)个股分析

文 | 张佳儒

1984年12月,张瑞敏成为青岛电冰箱总厂的新厂长。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在倒闭边缘徘徊。经历40年的变革,以青岛电冰箱总厂为起点的海尔智家,已经成长为国内“白电三巨头”之一。11月15日收盘,海尔智家总市值2776亿元。

相比40年前,海尔智家没有活下去的烦恼,但董事长兼总裁的李华刚的担子并不轻,他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希望海尔智家成为“能够跳舞的大象”。然而,海尔智家的营收增速不断创新低。

近期,海尔智家发布了2024三季报。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29.71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151.54亿元,同比增长15.27%。

同花顺显示,2016到2023年,海尔智家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18.78%、41.27%、12.77%、7.72%、2.78%、10.07%、8.91%、7.50%。经对比,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营收增长创下2016年同期以来的新低,且自2021年同期以来持续下滑。

在营收增速创新低,归母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海尔智家的净利润率依然是“白电三巨头”中最低的,7.61%的数值远低于格力电器的14.46%。与此同时,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率大幅领先。

投资者关心的是,李华刚如何走出海尔智家四十之惑:带领公司破解营收低增长难题,实现大象起舞?

净利率垫底“白电三巨头”,海尔的钱花哪了?

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厂长张瑞敏一声令下,谁生产的瑕疵冰箱,谁来砸。工人眼含热泪抡起大锤,砸掉76台售价800元的冰箱。当时,电冰箱是需要凭票证购买的珍贵商品,800元相当于一名工人两年的收入。

青岛电冰箱总厂就是海尔智家的前身,海尔砸冰箱的故事,至今仍为外界津津乐道。时至今日,以冰箱业务为起点的海尔智家,已经成长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范围包括空调、电冰箱、厨电、水家电、洗衣机、装备部品及渠道综合服务等。

根据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海尔智家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名。公司拥有全球家电品牌集群,包括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 及 AQUA。

在家电领域,海尔智家与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并称“白电三巨头”。在近年来的业绩排名中,海尔智家营收规模比不上美的集团,归母净利润比不上格力电器。

比如2024前三季度,海尔智家以营收2030亿元排行第二,低于美的集团的3203亿元,高于格力电器的1474亿元。在归母净利润排行上,海尔智家152亿元排名垫底,低于美的集团的317亿元以及格力电器的220亿元。

长期以来,海尔智家的毛利率领先,但年度净利润率数据垫底“白电三巨头”,2021至2023年,海尔智家的净利润率分别为5.81%、6.05%、6.40%,同期,格力电器的数据分别为12.15%、12.18%、13.59%。

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净利润率为7.61%,与格力电器的14.46%相去甚远。

海尔智家的净利润率垫底,与销售费用高企有关。2021年至2023年,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65.84亿元、386.00亿元、409.78亿元,2024前三季度的数据是287.88亿元,三年多合计1400亿元。

从数字变动看,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逐年走高。2024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相比上年同期的291.62亿元下滑,得益于公司推进数字化变革,在营销资源配置、物流配送及仓储运营等方面效率提升。

即便如此,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率为14.18%,在“白电三巨头”中排行第一,远高于格力电器的6.89%。

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都花哪了?根据财报,销售费用主要为薪酬费用、物流仓储费、广告促销费、售后费用等。细分费用的具体花费,海尔智家没有披露。

营收增速创新低,海尔智家如何“大象起舞”?

2024年是海尔智家创立的第四十个年头,摆在李华刚面前的挑战,是如何让公司成为“能够跳舞的大象”。李华刚早在1991年加入海尔,是张瑞敏的得力干将,被视为海尔智家的“变革者”。

从业绩增速来看,海尔智家的归母净利润保持着双位数高速增长,但营收增速却创新低。

上文已经提到,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7%,为2016年同期以来的最低值。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微增0.47%,相较2023年同期的6.12%,放缓明显。

在李华刚的执掌下,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海尔智家的战略关键词。其中,全球化是驱动海尔智家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海尔智家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1137.3亿元、1254.24亿元以及1356.7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9.98%、51.51%以及51.9%。

不难看出,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海尔智家的营收重要阵地,但公司在海外的营收增速出现下滑。2021年-2023年,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2%、9.91%、7.6%,但增速高于国内。

除了增速放缓,海尔智家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也在走低。2021年至2023年,海尔智家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分别为33.95%、35.85%、36.37%,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同期,海尔智家海外市场毛利率分别为28.21%、26.92%、26.77%,呈下滑态势。

未来,随着海尔智家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扩大,盈利空间是否将被进一步压缩,有待观察。

海尔智家在拓展海外市场中,收购是重要举措。

根据历史公告,海尔智家于2015 年收购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外白色家电业务,其中包括收购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的日本及东南亚白色家电业务,于2016年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家电业务,于2018年收购Fisher&Paykel公司,并于2019年收购Candy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想要并购海尔作为自己打开中国市场的代工厂,但张瑞敏拒绝了。2016年,在美国本土经营了十几年的海尔智家,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展现了中国智造在全球的强大竞争力。

未来,海尔智家的全球化扩张将迎来“神助攻”。

10月29 日,日日顺IPO 终止,同日,海尔集团将其所持有的日日顺表决权委托给海尔智家,海尔智家由此掌握了日日顺的控制权,并实现对日日顺的并表。日日顺是中国排名靠前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拥有强大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中信建投认为,日日顺并表后,通过深度参与海尔智家海外市场本土化物流体系与能力建设,开拓社会化业务的新蓝海,为公司创造新的增长引擎。

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是白电行业未来的破局方向,也是海尔智家的战略方向。未来,海尔智家能否摆脱营收低增长,实现大象起舞,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