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1400亿没了!
《史记》中有个著名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对于闻泰科技来说,“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为何这么说呢?
闻泰科技是全球汽车半导体龙头之一,与各大汽车Tier1和OEM保持长期合作。
公司在并购“安世半导体”后,市值一度突破1900亿,业绩也取得20倍的高增。
然而,近期闻泰的日子却不太好过,半导体业务表现不佳,令很多人产生担忧。
截至2024年11月20日,公司市值在530亿左右,距并购短短几年,已经蒸发了近1400亿。
那么,闻泰科技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大家担心的点又是什么?
第一,两次“并购”,不及预期
闻泰科技做代工起家,原本是国内ODM的龙头企业,生意体量庞大。
可好景不长,受消费电子寒冬影响,公司代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探,一度不到9%,难以盈利。
于是,在重压之下,闻泰踏上了一条并购之路。
第一次并购——埋下巨额商誉隐患。
2019年10月,闻泰科技举债并购了——大名鼎鼎的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厂商,2018年生产总量超1000亿,稳居全球第一;
其终端应用涵盖了5G移动通信、智能汽车、物联网等多个热门赛道,合作客户包括华为、苹果、三星等知名品牌。
正因如此,安世半导体的估值高达300多亿。
当时净资产不足40亿元的闻泰,斥资268亿,收购安世近80%的股权,上演了一场大型“蛇吞象”式的跨境并购。
受益于这一收购,闻泰也迎来了“戴维斯双击”。
业绩上:
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0%,净利润更是较2018年大增20倍。
市值上:
公司市值由2018年的135亿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1900多亿,增幅巨大。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蛇吞象”的方式,给闻泰埋下了商誉隐患。
从上图来看,2018年公司的商誉仅为13亿元,在并购安世后,剧增至227亿元,其中安世产生商誉为213.97亿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仍然商誉高达217亿,占净资产近60%。
这意味着,在公司基本面反转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商誉减值隐患,这也是大家的重要担心之一。
第二次并购——加入“果链”,不赚反亏。
众所周知,光学龙头欧菲光曾是苹果重要镜头模组的供应商,奈何世事无常,在被踢出“果链”后,欧菲光不得不另寻出路。
2021年,闻泰科技以17亿元收购了欧菲光的光学模组业务资产,并顺利进入“果链”。
然而,在与苹果合作的两年中,公司光学模组业务合计亏损近7亿,表现不尽人意。
直到2023年11月,公司决定停止生产特定客户光学模组产品。
虽然没有披露具体名字,但行业普遍觉得“特定客户”就是苹果公司。
从上图看,2023年,公司的光学模组业务净亏损为7.19亿元。
其中,停止业务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95亿元、资产处置损失2.26亿元,相关人员安置费用等1.93亿元。
如果将光学模组业务进行下去,未来大概率会拖累公司的整体业绩,及时“断尾”,也算是明智之举。
总的来说,前后两次并购,带给闻泰科技的加持,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后续公司想要扭转劣势,还是要在更具发展潜力的半导体业务上下功夫才行。
第二,利润微薄,赚辛苦钱。
除了并购以外,“增收不增利”也是闻泰科技令人担心的一个点。
从业绩情况看,2020-2023年,公司营收由517.1亿元升至612.1亿元,而净利润却从24.15亿元缩水至11.81亿元。
然而,到了2024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的下降态势依旧持续。
具体看来,公司实现营收531.6亿元,同比增长19.7%;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80.26%,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96.40%。
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续下降,净利微薄。
从下图来看,2020-2024年三季度,公司的净利率从4.76%大幅降至0.87%;毛利率也从14.7%下滑至10.01%。
可见,在经历了消费电子寒冬和汽车半导体严重内卷后,闻泰的利润被挤压得所剩无几,当前的盈利能力着实令人堪忧。
第三,遭受处罚,股东减持。
2023年7月,闻泰科技的董事长张学政,因未披露一致行动关系,被立案调查。
今年6月,张学政等事件相关人员均被处以数百万罚款,中诚信国际更是将闻泰科技的主体信用等级从AA+调降至AA。
不仅如此,闻泰科技还遭到了两大股东相继减持。
今年9月,闻泰科技超过5%股份的大股东珠海融林,率先表达了减持意向。
而后,与珠海融林构成一致行动人的格力电器也选择减持1242.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随着这些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大家对闻泰科技的信心自然也会有所受挫。
但是,闻泰科技有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是对研发投入的重视。
即便在行业周期下行、公司业绩不佳之下,公司在2022年、2023年均拿出了30亿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研发,这是十分难得的。
最后,总结一下。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闻泰科技的风险仍然没办法完全释放,对于盈利能力的触底回升也面临着考验。
除非后续行业复苏,公司业绩也能随之反转,否则巨额的商誉和业绩不确定性将会一直令人忧心忡忡。
(转自:浪哥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