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医疗“四问”,新成长故事好讲么

查股网  2024-05-31 11:24  通策医疗(600763)个股分析

文|首条财经 乔治

编辑|陈晨

风品|李莉

牙口好,身体就好。如何才能拥有一口好牙?除了日常呵护,找个靠谱医疗机构也十分重要。

坐拥海量需求、又是口腔医疗龙头,通策医疗一直被称“牙中茅台”。然时过境迁,近两年公司接连遭遇监管、业绩面波折,颇有些流年不利。

5月23日,通策医疗、实控人吕建明收到警示函,这已是本月的第二次。追其原因,皆与资金占用及相关失信有关,内部治理篱笆亟需夯实;经营层面也难言乐观,在经历行业种植牙集采、业绩增速放缓等变动后,企业刚刚换帅一月有余,正处关键交替适应阶段。

二级市场上股价神勇不再,自2021下半年开始震荡下行,截止5月30日收盘价59.89元/股,较开年的76.45元缩超20%,较高点(2021年6月25日)的421.99元/股跌去超85%,目前总市值不足200亿元。

透过表象看本质,“牙茅”状况不断跌落神坛,到底有哪些深层牵绊呢?

1、连续两周遭警示吕建明“句号”圆满不?

首先,两次罚单所为何事?

5月23日,通策医疗公告,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2023年通策医疗子公司(简称:浙江通策),将持有的杭州天使口腔诊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天使”)65.00%股权作价1.00元,转让给北京存济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存济”)、以及将北京三叶风尚口腔诊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风尚”)51.00%股权作价1.00元。上述两企与通策医疗的关联关系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附属企业”。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不再将两家纳入合并财报范围。

问题在于,直至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对北京风尚、杭州天使仍存暂借款,分别为310.99万元、78.60万元,直至2024年4月25日才收回。

浙江证监局认为,公司此举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且通策医疗未在2023半年报、年报中披露上述情况。由此,通策医疗、北京风尚、杭州天使,以及通策医疗时任董事长吕建明、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毅等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扎眼的是,距离上次收函仅过去一周。5月16日公司披露,实控人吕建明,因未能如期还款收到监管警示函,具体与通策医疗对旗下眼科投资公司的财务资助款有关。

据2023年3月披露公告,眼科投资公司本将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全部归还通策医疗2019年至2020年8月间提供的1.12亿元财务资助款。2024年1月10日,通策医疗再次公告称,眼科公司将于一季度完成归还财务资助款,如末未归还,眼科管理公司实控人吕建明将代为履行归还义务。

而直到2024年4月8日,眼科管理公司才全部归还。

还款期限一拖再拖。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财务资助款未及时归还和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现象,反映出公司高管相关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监管趋严形式缺乏了解和学习。

不算苛求。拉长时间线,这已不是吕建明首次“翻车”。如据界面新闻,2022年12月底,作为通策医疗实控人,吕建明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被罚款100万元。在此前,通策医疗已被查认定存在一系列独立性欠缺问题,包括关联交易未披露和印章管理。即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期间,公司与实控人控制的企业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涉及金额1.43亿元。

2024年4月18日,通策医疗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任职18年的吕建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何董事职务,原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毅被推选为新任董事长,吕建明女儿吕紫萱担任董事。

提起吕建明,一度是个舆论热点人物。据山西晚报,2022年2月疫情管控期间,其发微博称“因为疫情,最近径山寺不对外开放,朋友联系了寺僧,得以进大殿烧了三支香。”从而被质疑违反当地防疫政策上了热搜。

再如2021年10月,据中国科技新闻网,因股价市值争议,吕建明连发7篇帖子与网友“互怼”,期间出现“他们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等过激言论。

当然,如同硬币正反面,吕建明的商业能力毋庸置疑,自2006年起担任董事长,18年里带领通策一路崛起,曾以傲人成长性达到巅峰。2006年-2021年期间,公司营收从2334.40万元扩至27.81亿元,净利从114.63万增至7.03亿元。二级市场上,2018年初至2021年中出现“三年十倍”投资收益,巅峰市值超越1350亿元,被誉“牙茅”可谓风光无二、笑傲江湖。

然2022年以来,成为一个分水岭。除了罚单暴露内控乱象、业绩也不复神勇开始增速滑坡。形势直转急下,吕建明的退居二线、职业生涯“句号”画的圆满吗?

2、从营利双降到增收不增利区域依赖咋解?

2022至2023年,通策医疗营收27.19亿元、28.47亿元,同比增速-2.23%、4.70%。净利更是连续下降,分别为5.48亿元、5亿元,同比增速-21.99%、-8.72%。

从营利双降到增收不增利,成绩单难言讨喜。即便2023年营收回暖,可2022年报曾提出,2023年确保收入增长不低于25%。实际增速则不及预期的五分之一。

追其原因,内外皆有考量。

首先是医改,种植牙集采的实施,加剧行业竞争,公司主营业务毛净利率承压下滑。

其次是自身的区域过度依赖。以2023年为例,来自浙江省外的收入约2.64亿元,来自浙江省内的则达25.68亿元。一方面展示了区域影响力,一方面也折射了成长瓶颈感,何时走出江浙是个灵魂考题。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高端民营口腔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015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26.2亿元,CAGR约15.2%,预计2025年将达74.9亿元,CAGR约19.7%。不过竞争同样激烈,市场分散、区域性强,通策医疗想走出去、实现全国化并不容易。

据金融界,近年来通策医疗在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建立了4家大型口腔医院,但重庆、成都的两家三级口腔医院因“房租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关停。

在行业分析师孙业文看来,不同地区的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患者需求、消费习惯、政策环境等。当地竞争对手往往已建立了稳固地位,并拥有一定市场份额。通策医疗想要分羹,需进行定制化的策略调整、用口碑黏住患者,无形中增加了推广难度、孵化成本、成功不确定性,考验企业的产品服务基本功、综合竞争力。

的确,吕建明也曾坦言,“医院扩张无法像快消行业一样迅速星火燎原,如果通策医疗27.8亿元(2021年总营收)的收入分散在全国各地,增加巨大的管理成本不说,每一处都不是别人的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报显示,通策医疗浙江省内毛利率为39.73%,远高于省外的24.79%。未来若加速扩张,是否会产生短期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也值审视。

3、行业变天、 提前应对足不足?重塑质价比护城河

能够肯定的是,行业集采已是大势所向,通策医疗需要未雨绸缪。

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2023年4月,浙江省种植集采正式落地。

对此,起初通策医疗并没意识到挑战严重性。2023年报中,吕建明坦言年初过于乐观,原本预计营收增长25%,实际只录得4.7%增长。通策医疗在致股东信中指出,一些机构开启流水线种植模式,极端地偏离了种植牙的医疗本质,以消化绝大部分新增的、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缺乏医疗知识的消费群体。“口腔种植市场的拼多多模式,长远来看,其影响要超过集采政策。”

话虽如此,可提质降价、惠及万千患者是医改的核心导向。毕竟不是所有竞品机构都偏离本质,通策医疗业绩承压,更多还需从自身找找短板原因。

《2024中国口腔诊所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瑞尔齿科、佳美口腔、美维口腔排行前三,通策医疗位居第四。

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整体降幅50%左右。

2023年报显示,通策医疗主要推出两项举措以应对种植牙集采:第一,向患者推出低价种植业务,推动通策高中低口腔超市的概念,提升市占率;第二,调整种植牙收费体系,区域总院三人组配合平台运营部种植季项目开展,做到线上线下统一发声、统一行动、统一管理。

从结果看,低价策略的市场拉升力明显,2023年,通策医疗种植量达5.3万多颗,同比增长47%。考量在于,种植收入4.79亿元,仅同比增长6.95%。总净利更未止住跌势,同比下滑8.72%。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为38.53%和20.32%,均创下近五年来阶段性新低。

年报坦承:当前口腔市场存在多样化的诊疗需求,其中低价市场竞争最激烈,公司在中高价市场优势明显,但低价市场进入较晚,目前占有率仍不高,且公司对于低价市场的战略仍处于探索深入阶段,因此,在该领域的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显然,面对行业变阵、市场变天,通策医疗主要症结还是提前应对不足,低价竞争导致原有的中高端优势难以发挥,被迫应战让业绩承压。如何高质低价,打造质价比、性价比的新护城河,适应新常态迎战新常态,王毅、吕紫萱“担子”不轻。

4、收购加盟野望 新成长故事好讲么

好在,历经风雨浮沉,通策医疗是有进化能力、改革魄力的。

2023年报股东信中,吕建明表示,公司外延扩张将从仅靠“自建”改为“以收购兼并和加盟”为主。

2023年12月,通策医疗宣布拟以2259.6万元,收购娄底口腔医院有限责任公司42%股权;并在股权转让后立即对娄底口腔进行988.163万元增资,进而后者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通策医疗认为,经多年发展,公司已具备开展并购加盟的核心能力,本次交易是并购加盟模式的首次落地,有利完善区域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为通策全国扩张战略打下基础。

的确,经历两年业绩股价倦态,通策医疗急需讲出新成长故事、新价值故事,来重振牙茅荣耀。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08亿元,同比增长5.03%,净利1.73亿元,同比增长2.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9亿元。可喜回暖之态,为通策医疗的收购加盟战略留出了更多腾挪空间。

不过,按下扩张加速键的同时,关键的医疗服务质量、品控风控力能否跟上也是一个审视焦点。往期看,自建扩张模式虽导致资金需求高、业绩实现周期较长,却也具有标准化高、管理统一等优势。

有券商研报指出,口腔医院对医生的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专科医院,医生供给无法跟上诊所扩张的速度。目前口腔治疗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机器难替代人,且口腔治疗兼具美观需求,较依赖医生主观判断、没有标准化治疗流程。以正畸治疗为例,耗时1-2年,治疗的所有步骤中医生为主要实施者。

伴随扩张方式的转变、全国化破壁在即,但通策医疗能否即快又稳还优,仍需市场检验、时间观察。如何规模质量兼具、讲好成长新故事,压力给到了王毅、吕紫萱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