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综艺股份董事长昝圣达:下大力气抓“上好学”,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国人大代表、综艺股份董事长昝圣达看来,目前国内民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正在从“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
就在去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昝圣达认为,“上好学”既是直接关系每个家庭的最大公共产品,更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特别是未来人才文化素养的关键,“应该像过去抓‘能上学’那样,下大力气抓‘上好学’,尽力让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早在10年前就推出了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随后两次作了调整,既明确教育现代化的“硬”指标,也确立了包括反映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软”指标,健全完善的“教育标准”,有效地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从而为更多孩子“上好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合江苏及南通等城市的先行探索,昝圣达给出了多项具体建议:
首先就是要进一步壮大优秀教师队伍。“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确定的标准配齐教师编制,将空编优先安排给学校,缓解教职工编制严重短缺的难题,在事业单位严格控编的地区,推广教师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昝圣达建议扩大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并通过“特岗计划”、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乡村中学提供优质师资,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资助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他同时认为,要尽可能为担任管理职务的优秀教师行政减负,确保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归教学。
昝圣达同时建议,要继续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设施水平;强化省级统筹,加快缩小教育的区域差距;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作用,为城乡学生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等资源大开方便之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合理规划布局区域性学校,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满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每个地方都有名校,但校园有限,受益生源也很有限。“要把名校当种子,用名校催生更多的名校。”昝圣达建议,要通过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组建教育共同体或者学区联盟等联合办学形式,深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学区制管理等运行机制,明确执行名校与普遍学校之间的教师轮岗比例至少15%的“红线”,推动名校优师尽力向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和新建学校倾斜,“让名校的特色传统和管理经验在全域系统开花结果,进一步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惠及辖区内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