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信创投: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查股网  2024-06-07 22:26  鲁信创投(600783)个股分析

胡艳明

2024年3月中旬,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688695.SH,下称“中创股份”)董事长景新海携一众高管在上交所敲响上市锣声。“对我们来说,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确实是一个里程碑。”景新海感叹。在中间件行业深耕二十多年后,中创股份正式登陆科创板。

与中创股份上市差不多时间,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细分龙头企业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南砂晶圆”)的核心生产基地正在加速落地山东。2023年,南砂晶圆在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成立了山东中晶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晶芯源”),一个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无论是扶持济南创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还是支持半导体等高端智造项目落户济南,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鲁信创投”)的身影显现其中。作为“耐心资本”,鲁信创投持续为济南和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向“新”力。

识于微时,陪伴成长

21年里,中创股份从无到有,从一家“创业公司”成为一家在上交所挂牌的“公众公司”。自2002年开始,鲁信创投便是中创股份的创始股东。

鲁信创投是鲁信集团旗下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核心板块,是山东起步最早、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创投机构。

1998年,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创软件”)涉足商用中间件领域。中间件是三大基础软件之一,在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当时,国内中间件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投资国产中间件商业风险大,商业化运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创软件推出的多类产品已获得完全版权,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处于行业前列,被业内公认为行业领先者。

面对这种情况,鲁信创投看好国产制造商的未来潜力,决定充分尽调,详细评估。据鲁信创投该项目负责人杨勇利回忆,当时,商用中间件项目代表了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此外,基础软件行业对从业公司的内部管理、技术及研发等能力要求较高,形成了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经过大半年的考察,鲁信创投决定投资。2002年12月27日,鲁信创投与中创软件等共同出资设立中创股份。

随着第一笔1050万元“真金白银”的注入,鲁信创投成为中创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回顾过去21年,景新海表示,自参与发起设立公司以来,鲁信创投不仅仅是一名财务投资人,而是通过长期扶持与深度赋能,倾力为中创股份在规范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上“添砖加瓦”,积极导入各类资源,坚定支持与陪伴企业成长。如今,中创股份核心产品已实现对主流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设施的全面兼容。

21年里,鲁信创投充分发挥国有创投机构在“长周期”项目上的投资优势,整合并优化要素资源,在管理提升、产业协同、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并基于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深入研究与敏锐把握,助力企业把握好方向,持续激发中创股份发展活力。“每当公司研发进度或跨越发展存在困难的时候,鲁信创投除向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外,还积极牵线搭桥,协助公司在股权融资中对接更多大型投资机构、产业资本,顺利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景新海说。

景新海表示,在规范化运营方面,鲁信创投也对中创股份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公司重大事项实现规范化决策,在内控规范、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了中创股份不少帮助。

截至2023年12月,鲁信创投累计投资企业300余家,在管项目投资额逾110亿元,助推40家企业登陆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累计投资“专精特新”企业近百家。

选择山东,落地济南

如果说和中创股份的合作是“青梅竹马”,携手南砂晶圆则因为鲁信创投的独具慧眼。

2018年,依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徐现刚教授团队的技术成果,南砂晶圆于广州市南沙区注册成立。当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双碳”目标的明确提出,以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新的战略竞争高地。

2021年,鲁信创投敏锐发掘出南砂晶圆这一创新能力突出、成长空间可观的项目。当年5月,鲁信创投成为南砂晶圆A轮融资领投方,投资逾亿元。

不仅有“真金白银”的投资,鲁信创投覆盖核心耗材、衬底生产、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等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双方的携手,助推南砂晶圆技术成果加速迭代,长晶与生产加工环节良率持续提升。南砂晶圆在2021年启动导电型衬底研发,到了2022年研发出8英寸衬底并完成主要下游客户验证。2023年,导电型衬底对部分客户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南砂晶圆董事长王垚浩表示,从6英寸到8英寸,衬底面积扩大了近1.8倍,但难度系数呈几何倍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鲁信创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信任,确保公司能够心无旁骛地在提升长晶良率、综合良率方面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着力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并搭建起国内第一条完整的全自动激光切割流程设备线,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目前,南砂晶圆8英寸衬底产品各项技术参数已经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创业的前5年,南砂晶圆的重点任务是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搭建起自主、核心技术体系。

进入第二个5年后,南砂晶圆对未来5年的发展任务目标进行了调整。王垚浩规划,公司将着力在规模化生产上下功夫,迅速提升产能,确保稳定供应,力争在未来5年内迈入这一行业的世界前列。

而这一扩产计划,让同时身为南砂晶圆重要投资人以及山东地方国有创投机构的鲁信创投,嗅到了机遇——何不把新项目引入到济南来?

2022年,济南市发布《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济南设计能力明显提升,材料、制造、封测技术和产能形成重大突破,产业链闭环生态基本形成;培育8家至10家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领先企业,形成500亿级产业规模,在功率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高地和创新发展高地。而且,在集成电路产业上,济南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能力。鲁信创投预判,引入南砂晶圆这一行业龙头企业,将进一步优化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布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进而带动山东省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此,鲁信创投找准产业契合点、捕捉企业关注点,协调山东各方资源,以先发深厚的研发积淀、高端多层次的人才支撑、真材实料的产业空间、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长期向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南砂晶圆最终选择山东,落地济南。鲁信创投总经理葛效宏谈到,南砂晶圆扩产计划的酝酿、讨论、调研以及最后敲定,鲁信创投在投后服务中均全程参与,第一时间掌握了准确消息。王垚浩表示,8英寸衬底具备更大的芯片利用面积及成本优势,公司计划济南项目全部建设8英寸衬底产能,逐步将其打造为公司主力产品,进而在以6英寸衬底为主的市场供给结构中实现异军突起、弯道超车。在鲁信创投积极对接关键材料提供方及上下游供应商的助力下,南砂晶圆济南项目中高达99%的原材料、95%的主要生产设备将实现国产化,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葛效宏表示,作为碳化硅衬底行业龙头企业,南砂晶圆在大力提升国产化率方面发挥的领军带头作用,也将有力促进本地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融通发展,打造空间集聚、功能关联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