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董事会大换血!华润减持意味着…
导语
2025年4月20日,山西汾酒(600809.SH)一纸公告引发行业震动:两位董事陈鹰、余忠良因调任和退休离职,控股股东汾酒集团与第二大股东华润系同步提名新董事。这场“退二进三”的调整,不仅牵动股权博弈,更折射出汾酒迈向“全要素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布局。

01
董事会换血
国资话语权强化,华润角色转型
人事变动核心
原副董事长陈鹰(华润系代表)调任集团,余忠良(华润系)退休,二人均曾主导汾酒与华润的渠道协同。
新提名董事中,武跃飞(汾酒集团总经理)拥有地方政府与企业治理双重经验;王彦(华润创业总裁)和支喆(华润副总裁)接棒华润席位,前者主攻财务与战略,后者聚焦数字化。
权力格局重构
调整后,汾酒集团董事席位增至4席(含独董),华润系从2席减至1席,国资控制力显著提升。而华润近期减持0.52%股份(持股降至10.5%),但明确“长期持股”,角色从战略投资者转向资源协同方。
02
新班子“三把火”:
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
武跃飞:政企资源打通区域壁垒

作为前朔州市常务副市长,武跃飞或加速汾酒在山西及环山西市场的政企合作,推动“一轮红日”战略(山西及周边为核心)落地。
王彦:财务老将护航高端化

华润系“财技派”王彦,曾操盘燃气、石化板块,其接任副董事长后,或推动青花系列(如青花26·复兴版)在500-800元价格带的商务市场突破。
支喆:数字化剑指窜货痛点

华润生命科学背景的支喆,或将“五码关联”系统升级,通过区块链技术根治窜货顽疾,同时加码电商与新零售渠道。
03
复兴纲领2.0:
全国化2.0、年轻化1.0、国际化1.0
市场战略:从“控量”到“提质”

山西市场目标“控量增值”,省外聚焦扩容升级,2025年省内外营收比目标4:6。青花20系列主攻次高端,青花30+瞄准超高端,杏花村系列剑指全国化爆发。
年轻化与国际化的“破圈”实验

推出低度化、果味泛白酒吸引Z世代,竹叶青布局银发健康市场;借“一带一路”拓展东南亚、欧洲,打造“中国清香”全球化IP。
绿色与科技双轮驱动
原粮基地扩至130万亩,2030技改项目提升储能;供应链数字化覆盖“田间到餐桌”,构建ESG竞争力。
04
挑战与机遇:
行业缩量期的“汾酒加速度”
风险提示: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青花系列面临茅台1935、五粮液普五挤压;华润减持或短期扰动股价。
增长底气: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13.58亿(+17.25%),净利113.5亿(+20.34%),省外营收占比超60%,基本盘稳固。
董事会换血,是汾酒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扎根”的关键一跃。新任高管能否在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三场硬仗中突围,或决定其能否稳居行业前三,真正实现“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复兴宏图。
4月30日年报发布在即,青花系列能否再超预期?评论区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