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赋能,数智领航:申通地铁携手华为FusionCube打造数智交通新范式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在上海,每天有千万人次乘坐地铁,在城市的各个节点间往来穿梭。作为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与运营的责任主体,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守护了上海轨道交通30余年。目前,申通地铁已建成总长度超896公里、拥有517座车站与29座车辆基地的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承担着77%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用钢铁轨道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凝筋通脉。

“十四五”期间,申通地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乘客美好生活需求出发,制定发布《上海智慧地铁建设与发展纲要》,旨在建设形成一个覆盖运营、维保、建设等核心业务板块的智慧生态体系,推动城市智慧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为响应落实数智化转型政策及应对车站管理业务升级需求,申通地铁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5G网络全覆盖、智能运维平台搭建、车站智慧化升级等建设,以数智化技术为上海市民打造更加智能与便捷的出行环境。
从网络到平台,从管理到运维,申通地铁追求的是贯通全环节、覆盖全场景、联结全设备的数智化出行环境。这不仅对具体业务板块的数智化水平提出挑战,还需要一套数字化运行系统的“智慧大脑”,来保障各业务系统间的顺畅互通、高效运转。
改变“人服务系统”现状
数字化运行系统建设
是车站业务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地铁车站业务往往高度依赖人力,系统利用率不高,甚至互相之间不互通,本来是“服务人”的系统却需要“人服务”,与车站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形成了三大主要挑战:
烟囱结构、控制层级冗余叠加:终端设备的独立运行使机电系统犹如“资源岛屿”,彼此间缺乏有效分配与协同机制,再加上控制层级的层层叠加,系统功能难以充分服务实际业务需求。
“黑匣子”软件、硬件比比皆是:核心机电设备的建设依赖总包模式,对软硬件系统本身及核心系统的关注度不足,造成“黑匣子”式的软硬件设备普遍存在。同时,传统部署方式周期长、耗时耗力,且人工操作也易出现疏忽和失误,这就使得后期功能优化与升级面临难度大、成本高的挑战。
缺乏数据概念、依赖经验:随着业务系统规模扩大,管理界面增多且操作差异显著,运维人员就需耗费大量精力熟悉流程。此外,机电系统设备长期缺乏数据化管理理念,运行与状态数据未建立有效的存储、分析及应用机制,从而导致管理、评估及运维工作过度依赖人工经验与主观判断。
“简单存,统一管,智运维”
华为赋能申通地铁实现数字化运行系统升级
为应对上述问题挑战,申通地铁以建立机电系统设备良性布局及生态链为目标,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数字化运行系统解决方案,从资源整合、智能运维、远程管理三方面入手,打造车站级“简单存,统一管,智运维”的管理体系。
打造超融合存储基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华为为申通地铁100+车站部署FusionCube超融合一体机,以分布式存储架构为核心构建“云边端”协同资源池。FusionCube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垂直整合,实现存储资源池化,轻松支撑起车站票务、站台门、火灾报警系统运维管理等关键业务对高并发数据读写的需求。同时,车站边缘一体机作为“智慧枢纽”,通过存储资源池化与动态调度,成功打破车站各系统资源独立运行的壁垒,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按需使用。无论是高峰时段的线路运行,还是日常设备的维护管理,车站都能根据实际需求精准调配资源,为车站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搭建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提升业务部署效率。数据中心管理软件(eDME)的引入,为申通地铁带来了全新的部署体验。它搭建起一个智能化、集中化的运维管理平台,运维人员只需登录一个软件界面,就能完成整条线路所有车站设备应用的统一下发,大大缩短了应用部署时间。通过这一“智能指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还确保了部署的准确性,让地铁运营能够迅速响应业务需求。
远程运维,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基于eDME运维管理能力,可满足城市级车站的统一运维管理需求。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对各个车站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等信息进行实时掌握和管理,一旦发现设备异常,能迅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整个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通过智能运维还可以预测系统故障隐患,协助维修人员提前制定维护计划,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为乘客出行保驾护航。
透明无感、自主自由
为申通地铁数智升级
打造资源、效率、管理三重保障
华为解决方案的成功应用,为申通地铁的数智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不仅提升了车站运维管理效率,更优化了乘客出行体验与服务品质,推动地铁运营管理向数智化进程加速迈进。
终端设备接入透明。统一的资源池实现了终端设备和控制逻辑层的完全解藕,设备接入实现透明无感化。同时,系统支持多类型设备的混接混用,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
逻辑层控制完全自主。依托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逻辑控制层具备动态适配能力,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和切换多种控制方式,大幅提升后期功能升级的便捷性,实现业务部署周期缩短50%。
设备数据充分利用和自由运用。云端运维模式实现了全站点设备的实时可视化管理,确保运行状态数据完整、准确地存储,还通过数据模型提供的评估和全周期寿命维保,既有效节省了运营开支,又使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成为常态。
申通地铁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不仅筑牢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数智化底座,更将数智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知的“出行温度”。未来,双方将继续以“技术赋能管理,智能重塑体验”的合作模式,不断探索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数智化升级提供上海样本,彰显技术普惠赋能“城市动脉”的无限可能,让广大市民不仅出行时顺畅,也能在享受出行服务时舒畅,持续提升乘客出行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