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与“一带一路”共建同行,专访海通证券: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海通力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走过10年,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面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证券公司紧抓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各项业务的路径和项目机会。正值十周年之际,为更好展现证券公司参与共建的成果,财联社特别开设证券公司“一带一路”专题,为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财联社10月25日讯(记者 刘超凤)站在“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的节点上,应对下一个十年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
十年栉风沐雨,未来继续砥砺前行。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海通证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主线,聚焦大湾区和上海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撑。
同时,海通证券依托境外子公司海通国际和海通银行,深化集团国际化战略,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新加坡子公司成为首家具备所有会员资质的中资金融机构,多个产品拿下“第一”头衔。
新形势下坚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引领尤为重要,帮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我国基建和产业链优势,同时为券商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海通证券将始终坚持党的方针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保持合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为上海自贸区及其他区域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海通”力量。
助力大湾区和自贸区企业融资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海通证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主线,加速推进落实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公司以“一个海通”理念为指引,通过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化投行优势,精耕投资银行业务、海外业务及跨境业务,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海通力量。
海通证券表示,公司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及服务能力,以金融手段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企业及项目。
海通证券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大湾区产业升级及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大湾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股权融资方面,“十四五”以来,公司助力8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成功实现境内IPO发行上市,募资总额100.79亿元。债券融资方面,2021年至2023年6月末,公司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承销债券228只,承销规模合计1093亿元。
自贸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海通证券通过投资银行等业务,深度融入和支持上海自贸区绿色创新发展。
“十四五”以来,海通证券助力8家上海自贸区内企业成功实现境内IPO发行上市,募资总额191.70亿元。自2021年至2023年6月末,公司作为境内协调人或配售代理,共参与自贸区债券承销发行业务12单,业务规模合计131.11亿元。在上海临港集团全球首单绿色双币种“明珠债”(自贸区债券)承销发行过程中,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引入更大比例的外资投资人,努力探索“接轨国际”,首次推动自贸区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和澳门交易所两地同步挂牌上市。
标杆企业股债融资
近年来,海通证券大力支持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关的国内优质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代表性案例包括锦浪科技、北京建工等等。
2019年3月,海通证券保荐锦浪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多次助力其完成定增和可转债项目,为企业光伏逆变器产能扩建提供资金保障。据悉,锦浪科技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领域的龙头企业,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自上市以来,锦浪科技为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国家,提供高质量光伏逆变器产品,并在越南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绿色发展的能力建设、环境治理贡献力量,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推进绿色能源转型。
债券承销发行方面,2022年至2023年6月,海通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助力北京建工完成可续期债券发行共计5只,融资规模达80亿元,为北京建工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北京建工已进入3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之一。在“一带一路”沿线,北京建工积极开拓以色列、泰国、缅甸等市场,并将业务延伸到加勒比海。
国际业务双轮驱动,拿下多个“第一”头衔
海通证券表示,公司依托境外子公司海通国际和海通银行,深化集团国际化战略,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海通证券依托境外子公司海通国际和海通银行在新加坡、葡萄牙、波兰、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布局,深化集团国际化战略,在“十四五”期间,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具体来看,海通国际扎根香港并深入国际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研究等服务,不断增强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项目执行能力及品牌影响力。
目前,海通国际投行业务排名持续保持行业前列,2021年至今共完成84单股权融资项目,助力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积极构建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桥梁。海通国际新加坡子公司获批成为新加坡交易所证券及衍生品清算会员与中央存托有限公司(CDP)存托代理机构,海通国际成为首个成功获得新交所旗下所有会员资格的中资金融机构。同时,海通国际把握“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机遇,2021年发行全球首支ESG主题亚洲(除日本外)企业高收益美元债ETF,也是海通国际首支在欧洲发行的公募基金。
海通银行也是海通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承载平台,借助本土化团队和“中国元素”优势,不断深化葡萄牙、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业务合作,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2021年,海通银行澳门分行正式开业运营,成为公司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公司国际化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步。
2021年,海通银行在跨境业务方面,积极对接境内企业与海通银行业务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资本市场业务中,为中资企业发行10笔境外债(美元债及欧元债)。2022年,海通银行在跨境业务方面立足“中国元素”战略,落地38笔境外债项目,包括国债发行及临港自贸区债券发行。
海通证券表示,公司将继续发挥集团化、国际化、信息化战略优势,充分发挥境外子公司海通国际和海通银行的区位优势,继续加大新加坡、葡萄牙、巴西等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化发展提供契机
海通证券表示,在当前内外环境下,“一带一路”的战略重要性凸显。从国内来看,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正由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基建和产业链优势也需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外部环境看,逆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都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据IMF预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实际增长率3年滚动平均自2007年的6.8%或将下滑至2027年的3.5%,在此背景下打造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新型国家关系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已具备有利条件。一方面,当前人民币清算网络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联通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末,我国与2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并与10余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联通机制和监管机制不断建立为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奠定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且沿线涉及国家和币种多,对于金融机构协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也为我国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奠定基础。
此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海通证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海通证券表示,资金融通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大量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但目前较多项目主要依靠政策性银行贷款,“一带一路”项目迫切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选择,这也为本土证券公司业务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期货业务方面,我国与沿线国家大宗商品贸易往来密切,2022年,我国从沿线国家进口能源产品、农产品增速分别为58.8%和13.4%。商品期货市场能够提升相关国家的现货市场与我国经济的紧密度,并为相关国家提供风险管理,因此我们应加快推进期货业务国际化,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更具战略意义
当下全球政治经济形势迎来新的变化,全球贸易格局也在不断重塑。海通证券认为,在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发展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在贸易方面,过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我国出口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随着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将呈现更高更快的增长态势。在投资建设方面,过去十年“一带一路”的建设主要通过政府和国企推动,以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的格局,而未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连通效应在周边地区带来持续的经济发展收益,将会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并将更多地利用市场化规则来推动业务与项目的发展,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会面临更多的业务需求与发展机遇。
向前看,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持续推进,区域产业链的重构与升级,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证券行业服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亦将更加广阔。未来,证券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成员,应抓取机遇,积极探索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周边地区布局新业务的机会与开展新项目的路径,积极参与业务创新与产品开发,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赋能。通过发挥证券行业服务的专业优势,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提供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金融通、交易结算、风险管理等多维度的服务,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解决投资困难问题,在企业与海外资本市场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当然,证券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仍存在不少挑战。一方面,当前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较弱,海外业务人才储备尚有不足,自身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在对外项目开展中也存在着政策对接、法律风险、经验缺乏等挑战,这也说明证券公司未来在“走出去”的路上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