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海通证券,缺了点运气

查股网  2024-11-14 16:04  海通证券(600837)个股分析

  来源:源媒汇

  作者 | 陈不白

  编辑 | 苏淮

  券商行业合并大潮之下,“老资格”海通证券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据天眼查,截至2024年11月14日,A股上市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主体仍处于存续状态。不过,源媒汇独家发现,已经有多家海通证券下辖分公司、券商营业部出现大批量注销,涉及广东、上海、浙江、湖北、山东、吉林、重庆、香港等地。

  对于海通证券相关分公司、证券营业部大批量注销是否属实及具体注销原因,源媒汇致函海通证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在合并重组流程推进方面,两个月前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先后发布筹划合并重组公告,一周前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重组。随着上海市政府的批复同意,相关并购重组已迈过最重要的关口。

  律师张烽告诉源媒汇,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国内企业并购,一般主要采用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本次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之间的并购重组,采取的是吸收合并,在吸收合并中,被吸收的公司将会解散,因此需要进行注销登记。

  业绩曾长期优于国泰君安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券商之一,海通证券曾是行业内最受瞩目的券商,与国泰君安一道引领沪上券商发展。

  根据官网介绍,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注册资本130.642亿元,在三十多年的经营中,成功度过了多个市场和业务周期、监管改革和行业转型发展。然而,三十多年券海浮沉,海通证券仍然没有熬过2024年。

  数据显示,最近十年,海通证券的业绩变化很大,宛如坐过山车。

  2015年,海通证券的业绩迎来第一个爆发期,营收接近400亿元,净利润直接破150亿,两项数据都比上年翻了接近一番。之后,海通证券的业绩平淡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业绩又开始复苏,三个年份营收接连迈过300亿元、400亿元大关,不过归母净利润再也没有突破过150亿元的上限。

  带领海通证券走向业绩巅峰的,是其第二任董事长王开国。1994年海通证券完成更名并改制为交通银行旗下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从交通银行剥离出来。第二年,王开国加入海通证券,一路从副总经理干到董事长,并在2015年海通证券业绩走向巅峰期的半年之后,选择急流勇退。

  在王开国的离职公告中,海通证券满是感恩之情。公告写道,在王开国的带领下,公司成功度过数个行业波动周期,成为唯一一家最早成立、且未经历重大重组、更名、注资的大型券商;率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资本实力位列行业第二;成功完成了海通期货、海通国际证券、海通恒信租赁、海通银行等一系列战略性并购,并构筑了领先的资产管理和另类投资平台。

  然而,接棒王开国的海通证券现任董事长周杰,并未保住上述海通证券引以为豪的行业地位——“唯一一家最早成立、且未经历重大重组、更名、注资的大型券商”。随着海通证券即将并入国泰君安,一切都将隐入尘烟。

  作为海通证券第三任董事长,周杰并非毫无作为。其曾力图延续王开国开辟的势头,接棒发力国际化,带领海通证券坐稳行业第二,冲击行业第一。从2015年营收超过国泰君安之后,周杰治下的海通证券,就一直带着国泰君安跑。2019年,海通证券的归母净利润一度攀升至行业第二位。

  不过,国际化业务并未助力海通证券腾飞,反而成为拖累周杰与海通证券的泥淖。其中,在王开国任上的2007年,海通证券就开始通过旗下的海通国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并购,布局海外业务。从2015年到2019年,海通国际陆续收购了香港大福证券、恒信租赁集团、日本券商Japeninves、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后改名为“海通银行”)。

  基于上述收购,海通国际形成了海通国际证券、海通恒信、海通银行三大业务支柱。可惜的是,王开国留下这么好的国际业务基本盘,“接班者”周杰并没有打出“王炸”。

  在2021年之前,海通国际的业务一直稳居香港市场前列,甚至还压“一哥”中信证券(维权)一头。不过此后,海通国际因为港股单边下行以及高收益地产美元债违约风波,连续出现巨额亏损。2022年、2023年,海通国际分别亏损53.40亿元、81.61亿元。2024年1月,业绩不佳的港股上市公司海通国际,完成私有化退市。

  海通国际的亏损,让海通证券泥足深陷不可自拔。从2022年起,国泰君安的整体业绩就开始反超海通证券,并一直将优势保持到现在。可以看到,海通证券落后于国泰君安也才不到3年时间,就将归入历史尘埃,实在让人唏嘘。2024年前三季度,国泰君安的营收已经是海通证券的两倍多,净利润更是超过海通证券100多亿元,已经远远将对方甩在身后。

  事实上,海通证券的颓势早已显现。

  虽然在营收方面一度领先,但是从归母净利润来看,海通证券则属于“虚胖”。

  在2015年之前,海通证券堪称现在的国泰君安的翻版,虽然营收比不过国泰君安,但是归母净利润优势明显。但在2015年之后,虽然海通证券的营收规模大幅增长,多数年份的归母净利润均明显低于国泰君安。2024年三季度末,海通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跌至43家A股主板上市券商末位。

  即将被并购,却并未躺平

  在券商并购潮汹涌的2024年,海通证券成为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9月6日,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相继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吸并方国泰君安向被吸并方海通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向海通证券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H股股票,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在并购利好的刺激下,即便没有业绩基本面支撑,海通证券的股价也开始了一路狂飙的奇幻之旅。

  在股价走势上,9月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消息公开之后,海通证券的股价开始坐地上涨。9月5日海通证券在A股的收盘价为8.74元,之后一段时间疯狂上涨,一直涨到10月18日的最高点13.83元。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海通证券的股价相当于涨了接近60%。目前,海通证券的股价仍然维持在12元左右,是今年以来相对较高的一个价位。

  不过,因为失去了业绩基本面的支撑,海通证券目前的股价,仍然逊色于2019年、2020年超过14元的价格,与2007年、2008年接近30元的价格更是云泥之别。

  然而,仅从资产的角度来看,海通证券仍是一个不错的并购标的。

  目前上海国资委旗下一共有5家券商公司,海通证券是国泰君安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家。在资产规模方面,海通证券的总资产虽然相较巅峰时期行业老二的位置有一定幅度下滑,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海通证券的总资产仍然排在行业前五,老本还在。目前,券商行业正在进行的并购中,海通证券是最大的一家被吸并方。

  反映在营收上,海通证券已经大不如从前。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分别为27.11亿元、53.49亿元、34.07亿元,均较上年同期下滑幅度超过17%。

  但是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到三季度,海通证券的主要营收来源——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虽然仍在下行,不过下滑幅度正在慢慢减少,止损明显。可见,即使面对被吸收并购的命运,海通证券也并未完全躺平。

  就最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而言,2024年上半年,海通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营收9.69亿元,同比减少11.76亿元,降幅达54.8%。海通证券方面指出,主要是IPO融资金额同比下降,公司股权承销收入减少导致。

  虽然收入减少,但是作为头部券商,海通证券的业务实力尚在。

  在IPO保荐方面,据大象投顾统计,2024年以来,共有50家券商担任了302家辅导备案企业的IPO保荐机构。其中,海通证券有18个项目,行业排名第四,行业占比5.96%,仅次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而最近三年(2021-2023),海通证券的保荐过会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83个,排在行业第三位,行业占比6.56%,明显高于国泰君安的67个保荐过会数量。

  很显然,被并购的海通证券依然很优秀,或许它只是缺了点好运气。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