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AI说 | 宝信软件:钢铁大模型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宝信软件)


“AI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能深入产业、
创造实实在在价值的力量。”


记者从宝信软件获悉,中国宝武&宝信软件即将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 2025”),系统性呈现“平台、数据、算力、模型、场景”五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全栈智能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是技术的整合,更是从实际场景出发,让AI创造产业价值的直观体现。
1600℃高温下
在转炉内,铁水和氧气的碰撞
产生岩浆一样的钢水
人工炉长要通过看火焰判断温度
来决定下一步的操作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
钢铁生产工序之一转炉的工作现场
那么有AI大模型参与的炼钢
又是怎样的场景?
AI将如何重新定义钢铁生产与管理呢?

智慧高炉的实时参数优化
转炉AI炉长的工艺自决策
工业机器人模拟车间作业
“营销智能体”带来的高效协同
供应链端“源小宝”智能体
“AI+碳管理”方案助力绿色发展
支撑这些场景落地的核心,正是宝武钢铁大模型这个“垂域智能变革引擎”。值得注意的是,WAIC 2025最新公布的SAIL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TOP30榜单中,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钢铁大模型”核心技术及应用方案(工业“智造”:通专融合垂类大模型创新构建与应用)成功入选。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全自主可控、全体系能力、全场景应用”的工业大模型,它构建了“通专融合”的垂直体系,集成语言、视觉、预测、决策四大核心模型,覆盖钢铁全流程智能化,是制造业垂类智能升级的关键支撑。

成长于原宝钢集团,从自动化、信息化到工业互联网,再到如今的钢铁大模型,40年来宝信软件完整经历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脉络。

01

智能化赛道上重构钢铁制造范式
在宝信软件一楼展厅,名为“宝联登工业互联网运营大盘”的巨型屏幕实时呈现着平台运行态势——27个运行节点、跨11个行业、覆盖9大领域,动态展示资源汇聚效能和应用服务能力。

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中国宝武工业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钱卫东正在推进用钢铁大模型为转炉设计一位AI炉长。他坚信,原来靠人工经验的转炉工序一定会被AI智能体替代。
在钢厂打造AI炉长、AI主操员、AI调度员、AI质检员等智能岗位的背后,要构建属于不同用户的智能体,需要不同的模型和算法。例如在冷轧环节,根据温度、张力、板形等模型,整合为一个智能体,打造成为一个代替优秀员工的“AI主操”。
随着制造业进入智能化革命新阶段,尤其是DeepSeek带来的技术平权让竞争更加激烈,钢铁行业预感到“要重新武装自己,否则就会丧失行业领先地位”。2025年3月,宝武启动“2526”工程,要用AI重新定义钢铁——通过AI驱动的智能生产、数字孪生工厂、全产业链协同平台,让数据成为驱动宝武价值创造的核心生产要素,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演进。
就在宝武“2526”工程启动之际,宝钢冷轧AI数智中台正式上线投运。“现在按个键,钢卷的前世今生全知道。”在质检环节,质检员对着“小冷”智能体描述实时表面质量情况,搭载NLP算法集群的智能体秒级解析,将语言描述实时转化为精准的量化数据。
“钢铁体量大、生产流程从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技术需求非常多元。”扎根钢铁行业30多年,钱卫东深知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痛点和难点。
钱卫东提到,2024年以来,行业用户对AI技术应用需求迫切,但应用端基于基础大模型的开发仍面临较高技术门槛。而行业面临着基础大模型多而分散、专业大模型少的问题。为此,宝信软件着力构建统一智能平台,将数据、算力、算法统一管起来,该平台架构既包含整合成熟的基础大模型,又面向生态伙伴提供各类服务,并适用于不同功能场景的开发。

02

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宝信方案”
与此同时,宝之云打造的智算国资云全国算力网络、工业知识图谱工场的高质量数据集,以及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工业AI底座,共同构成了坚实的技术基石,为大模型和各类智能应用提供稳定运行的保障。

宝信软件将携手行业伙伴构建AI开放创新平台,推动大模型技术在高价值场景规模化应用,为中国钢铁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宝信方案”。
作为浦东新区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链主企业,宝信软件在钢铁行业大模型的应用示范,将为浦东流程制造行业的大模型应用提供经验。
“人工智能到底能否给制造业带来价值?很多企业持犹豫观望的态度。宝信软件凭借钢铁行业服务经验,对行业需求了解程度更深,能够提供基础设施、规划和数据治理等智能诊断服务。”钱卫东表示,作为链主企业,宝信软件具备相当的生态聚合力和数字化转型优势,在技术能力和场景应用方面,联合各方优势力量,提高研发效率,节约时间成本,从而加速工业智能解决方案的产业化进程。
来源:@科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