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上海 | 上海临港:解锁无人驾驶新动能 “智能汽车生态城”正崛起 |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转自:财联社
财联社4月25日讯(记者 汪斌)东海之滨、滴水湖畔,距离上海市中心70多公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临港”),开园不到5年,却已把电影中的“未来出行”场景变成了日常。传闻这里“海风中都充满着智能的味道”: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驾驶环卫车……在临港,你会发现,未来已来。
作为检验汽车智能化水平的至高标准,自动驾驶紧密结合了当下前沿的AI大模型技术与传统汽车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绝佳代表之一。业内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前夜。在今年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30年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国内全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商业化是大概率事件。
上汽集团(600104.SH)、上港集团(600018.SH)相关人士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最大的难点,在于完善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对于无人驾驶商业化而言,临港现已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土壤之一:除了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大量场景应用的优势,在制度和法规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围绕着无人驾驶的生态场景应用,临港正积极构建智能汽车生态,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一座全链条、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汽车生态城,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无人驾驶”商业化加速
如何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推动力,让技术落地造福市民?今年3月29日,临港正式开通运营上海首条智能网联“医疗专线”,该线路途径宜浩欧景、临港首府、宜浩佳园、滴水湖馨苑等热门社区,直达临港六院门诊楼。
(“医疗专线”路线图)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该医疗专线运用了智能网联技术,具备L4级(即高度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水平,是上海市首条开进医院的智能网联公交。此外,这辆智能公交还特别加装了OBU(车载单元),用数字技术为出行增加“安全+效率”的双重保障。
医疗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临港在探索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道路上又进一步。事实上,临港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大力助推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临港智能网联测试基地也因此被誉为智能驾驶“学前班”。
据公开报道,2018年,上海将全国第一张自动驾驶重卡的道路测试牌照颁发给图森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图森未来”),并在上海临港地区投入测试。
2022年12月,临港首条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小巴示范应用线路“智慧文旅线”开通,能够在开放道路以及较为复杂的交通环境、天气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另一边,搭载了上汽AI LAB自研高级别自动驾驶2.0技术的Robotaxi也在临港投入运营,通过享道出行App就能实现叫车。
自动驾驶重卡及小巴的测试,为无人驾驶实现商业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截至2023年6月,图森未来临港测试里程已超过60万公里,实现从港区、高速路到物流园区的全路线自动驾驶功能。上汽Robotaxi的运营范围也已经实现了临港主城区68平方公里全覆盖,点位包含临港主城区商务、教育、医疗等重要地点与各大地标性景点。
2023年6月,临港发放了全国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友道智途、图森未来、赛可智能、云骥智行四家企业拿到了这个路测牌照。由自动驾驶,到真正的无人驾驶乘用车路测,临港在无人驾驶商业化方面再进一步。
当前,临港正抢抓智能驾驶发展机遇,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以规范,更在产业成链、落地场景应用等方面持续加码。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临港对无人驾驶的支持力度和范围都是相当大的,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都是数一数二的。
财联社记者获悉,自去年6月以来,临港陆续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总体建设方案》、《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申请和日常操作指引(试行)》等政策,形成了具有新片区特色的无人驾驶、智慧道路等标准化指导性文件;在项目建设层面,推动86公里车路协同道路建设以及云控平台构建,实现更加高效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在应用场景层面,形成了无人重卡、无人公交、无人出租和无人作业等生态示范应用。
2024年,临港关于无人驾驶的法规政策进一步细化。财联社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4月3日,首批智能网联汽车“临港标准”正式发布,包括《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车身标识及装置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员培训和管理规范》和《智慧道路建设规范》。
如今,临港已开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共241条、544.3公里,实现产城融合区范围内全域开放,其中包括全市首条开放的高快速路两港大道28.4公里路段。
“智能汽车生态城”正崛起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临港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产值从2019年的314亿元激增到2023年的3000亿元以上,5年实现了10倍的增长。去年,临港智能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
庞大的智能汽车产业,为临港的“智能汽车生态城”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底,临港发布了《“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智能汽车产业“一条生态链、两种场景、三类要素创新”,聚焦汽车电子、操作系统、汽车数据等核心要素,打造一座全链条、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汽车生态城。
基于此,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用5年时间,完成其他汽车城20年不曾实现的梦想。”
“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共识。在李向聪看来,2019年至2022年,临港汽车产业聚焦以电动化为核心的“上半场”,做大整车规模,拾级而上;如今进入“下半场”,临港汽车产业将以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以芯片为核心的超算平台、以软件为核心的OTA升级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除了上述行动方案,临港还发布了“智能汽车生态城”品牌,涵盖制造、研发、贸易、金融、检测,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汽车电子、汽车数据等领域。希望通过该品牌,将临港优质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氛围和创新策源能力传递给国内外企业,推动更多优质的汽车电子和软件企业落地临港新片区。
作为入驻临港唯二的整车企业,特斯拉和上汽集团两家主机厂在临港的落地,给临港的汽车产业带来极大的集聚效应。目前,均胜电子(600699.SH)、华域汽车(600741.SH)、拓普集团(601689.SH)、三花智控(002050.SZ)、旭升股份(603305.SH)等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在临港开花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汽集团将自己的新能源战略和自动驾驶战略与临港进行高度绑定,该集团旗下、负责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的赛可智能,以及该集团参与发起设立的友道智途,均是临港的合作伙伴。
在2023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表示,上汽集团将深化在临港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核心能力,支持临港新片区高标准的建设智能网联创新引领区。
另外,上汽全球电动汽车样板工厂项目、中海庭地图等项目,也与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临港将继续深化智造、智行、智联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能力,携手生态伙伴,打造上海智能网联样板方案,全力推进临港车路云一体化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