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观察 | 上海临港长三角园区成色

查股网  2025-04-14 23:28  上海临港(600848)个股分析

观点网 2024年,上海临港实现营收利润双增的表现。

年度报告显示,上海临港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1.03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6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833.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1.36亿元。

虽然并未直接标注相较2023年同期的对比数据,但观点新媒体查阅年报数据发现,与2023年相比,上海临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1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7%,但略低于2023年的增长速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则实现正向增长,上升32.25%至9.96亿元。

主业发力

“主营业务规模实现增长,进而带动了经营效益提升。”提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的由逆转正的数据,上海临港于年报中总结其中原因。

事实上,2023年上海临港扣非归母净利润数据不算好看,尽管获得7.53亿元的利润数据,但较2022年超过10亿的成绩来说差距甚大,下滑34.8%。

彼时上海临港解释称,数据下滑是由于报告期内“围绕主责主业处置部分公司股权,同时公司产业投资业务推进,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

据了解,2023年上海临港所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期末达到16.57亿元,期初则约合18.35亿元。

来到2024年,这一数据几乎直线下降,目前期末剩余仅11.67亿元,或许间接解释了上海临港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上升的部分原因。再加上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上涨的数据,似乎足以窥见上海临港今年在主业上的发力程度。

首先是此前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策略,据上海临港介绍,报告期内主要推进临港松江科技城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技术创新策源区”与“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功能深化,“着力强化格思航天、海克斯康、英迈中国等工业互联网领域世界500强、独角兽等园区企业的链主地位,加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事实上,上海临港于长三角业务发展所涉及的企业与科技市场环境强相关,例如格思航天为国内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资委100%持股)的共同投资发起设立的通信互联网卫星研发生产企业。

企业工厂位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核心园区的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内,据资料显示该工厂生产1颗卫星需约1.5天,年产量预计达到300颗卫星。到2026年,预计可达到每年500-600颗卫星的产量。目前,格思航天已经完成6亿元的A轮融资,资方包括中科院资本、松江国投、中科辰新、新鼎资本、厚纪资本等。

与格思航天不同,海克斯康总部位于瑞典,早在1992年完成借壳上市,3月初这家全球500强公司还宣布了最新的分拆上市计划;而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同样位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

据了解,海克斯康于2025年一季度业绩数据出现波动趋势,营收13.22亿欧元,较2024年同期12.99亿欧元小幅增长2%,但有机增长率为0%,低于2024年同期的3%。此外,面临产品销量下滑及汇率波动带来的600万欧元损失,导致调整后EBIT从上年同期的3.76亿欧元降至3.45亿欧元,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从29%下降至26.1%。

收益波动

与此同时,观点新媒体海注意到,在海克斯康入驻松江园区的2024年,上海临港出租房地产产生的租金收入达到3.14亿元,较2023年2.17亿元上升近50%。

虽然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上海临港主要租金收入集中在漕河泾园区这一项目中(2024年该项目带来18.97亿元的收入,略低于2023年),但从增长趋势来看,松江园区、浦江园区、南桥园区、康桥园区的租金数据正向变化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上海临港新开工面积约76.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86.5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各类物业载体总在建面积达490.3万平方米,园区物业总在租面积269.9万平方米,而上文所提及的物业及园区开工情况均位于长三角区域。

在园区经济方面,下属园区企业营收规模超过9832.03亿元,同比增长约13.25%,下属园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5.89亿元。

事实上,在租赁产生的租金之外,上海临港公司的营业收入还主要来自房屋销售。其中,2024年房屋销售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4.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3%,这一数据明显高于2023年37.21亿元的数据,但上海临港并未在年报中重点提及这一金额增长情况。

此外,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报告中提及,实现房屋销售除需要按规定标准预交土地增值税外,尚需要根据税法及相关规定预提土地增值税清算准备金。上海临港管理层对土地增值税清算准备金的预提或存在主观判断及后续清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2024年内,上海临港房屋销售成本约合46.73亿元,且年报中其他应付款中还出现了待退房屋销售款金额这一栏,涉及金额约合6359万元;土地增值税清算准备金达到11.23亿元。

“公司将不断提高投资收益在利润结构中的占比,改善公司估值逻辑。”2024年,上海临港也在着力寻找改善投资收益的解法。

此前于2023年,上海临港实现了投资净收益1.73亿元的成绩,同比增长15.4%。2024年这一数据则有所下滑,降至1.02亿元,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工具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金额收缩所致。

“2025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主责主业,专注于投资收益和项目质量。”上海临港表示,2025年将通过临港策源基金赋能上市平台园区内企业,寻求投融资工作进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