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临港创业的女性 把“好生活”变成了日常

查股网  2025-09-16 18:03  上海临港(600848)个股分析

在临港创业的女性把自己对“好生活”的想象变成了日常

“这里的空白,全是我们的机会”

“开店两周,总营业额就突破了10万元,在临港创业‘起店’似乎比想象中容易。”前不久,临港新片区主城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蓝鲸世界购物中心开业。在200多个入驻品牌中,“95后”姑娘李思锦和女装设计师Tina合伙创业的“春山屿安”服装店凭着亮眼的业绩,成为同品类商户中的“销量黑马”。

临港曾一度因商业形态不够丰富而被大家“吐槽”。但近一年,工作或生活在临港的人们已经发现有特色、有调性的品质小店正日益涌现。这些小店背后,许多都是像李思锦这样的年轻女性创业者。对她们来说,临港的“空白”恰恰是机会。

“无处花钱”是商机

2021年,李思锦跟着地产公司的项目从原驻地温州来到临港新片区。李思锦回忆,她刚来那会儿,临港的餐厅绝大部分是面店、连锁火锅店和烧烤铺,想吃点儿好的、买时髦衣服,还得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去上海市区。后来,她选择辞职创业,想让年轻人喜欢且需要的店都在临港开起来。

去年8月,她的首家日式烤串小酒馆在爱琴海购物中心开业。总投资近40万元,独特的日式居酒屋和怀旧动漫风格,让小酒馆很快赢得周边居民和高校学生的光顾。半年左右,这家小店就回本了。

那家小酒馆的商铺旁有间艺术馆。餐饮走上正轨后,李思锦和艺术馆合作,在馆内几平方米的空间支起两个落地展示架,用“店中店”的模式试水卖女装。

开了将近一年,她建立起将近20个本地微信社群,成为临港女白领中小有名气的“女装买手”。

在她的客户中,有精致的“宝妈”,有从事集成电路研发的科技人员,有金融机构的白领,还有中小卫星领域的工程师。

李思锦说,临港有很多尖端产业,带来了高知女性群体。她们有消费能力,对服装的设计感、面料和裁剪也有要求,只要能抓住这一中高端群体的需求,就足够在临港把生意做下去。

今年5月,李思锦在临港新片区党工委组织的“她创”女性创业者联盟认识了赵海霞。赵海霞是独立服装设计师,拥有自己的团队和工厂渠道。4年前,因看中临港的教育资源,她从市区辞职,带着儿子举家搬到临港,开始独立创业。

一方懂产品,一方懂运营,两人的合作水到渠成,从结识、选址到开业,前后不超过3个月。

赵海霞知道,临港拥有与众不同的优势。这片产业高地背后,是一群消费力强劲却“无处可花”的女性,一个供给稀缺、远未饱和的中高端市场正在形成。

在“大熔炉”里尝试

四个月前,28岁的临港媳妇李昀芮开出了她在临港的第四家店“皎皎南炉”。这家中西融合餐厅选址滴水湖临湖的最后一间商铺,位于临港主城区的105板块金融湾。

她的创业初衷与李思锦十分相似,不是专业搞餐饮出身,只是单纯因为和丈夫都很“爱吃”、因为临港“找不到好吃的”,便自己下场干了。

2023年,李昀芮创立了上海百丰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之后两年里,她陆续在临港的商业街区和地铁站周边建立起自己的餐饮矩阵,从最早的日式创意料理,到烧鸟酒馆、越南米粉店,再到如今的中西融合餐厅,每次新尝试都是大胆跨界。李昀芮注意到,自2023年底开始,临港主城区的企业陆续入驻,加之集中交付了一批住宅区,上班族和居民肉眼可见地增多了,小店的生意也随之好起来。

一边是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另一边是临港加强文旅资源的供给和推介力度。天文馆、海昌海洋公园、耀雪冰雪世界,加上每周末常态化上演的烟花秀和湖畔歌会,这座新城的吸引力不断放大。如今每到周末,滴水湖边总能热闹得像“第二个外滩”。

“临港本身就像一座‘文化大熔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都有。任何一种美食文化在这里都能找到乐意去尝试并接受的人群。”李昀芮对在临港创业充满信心。

让生活更值得托付

几乎所有创业者都提到,临港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

“市区商铺的租金动不动就十多万元,但在临港,商场的月租也就八千元,一家服装店的总投资不过20万元。”李思锦说,临港压力和试错成本小,“特别适合我这样想在上海闯一把的‘小镇做题家’。”

另一方面,政府也给予不少支持。

今年3月,临港新片区党工委成立了“她创”联盟,专门为临港新片区女性创业者打造学习、交流、就业、创业的平台。联盟每月开展一次沙龙,把女创业家们聚到一起,大家可以分享生意经验,可以向管委会了解政策、提出需求和支援,更能够像李思锦和赵海霞这样产生灵感碰撞并成为生意合伙人。

李昀芮说,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们聚在一起,时常会有全新的灵感迸发,也能获取更全面的市场洞察。

如今,“她创”联盟里已有近百名女性创业者,她们中有从事化学新材料、新能源汽配、低空经济硬核科技产业的,也有开帆船俱乐部、面包店、甜品店、手作店的,甚至是提供教培、接送孩子、洗衣做饭等家政服务的供应商。在临港创业的女性想通过一家家小店、一个个项目,让临港的生活变得更便利、更多元、更有质感,更值得托付,把自己对“好生活”的想象,变成这座新城真实可感的日常。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沈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