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炬高新股东内斗频升级,厨邦调味品业务难破局

http://ddx.gubit.cn  2023-07-21 12:31  中炬高新(600872)公司分析

股东内斗再次升级。7月20日,厨邦酱油母公司中炬高新股东中山润田在宝能官网发表声明并附视频称,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姚振华于7月19日到中炬高新总部调研生产经营情况被拒之门外。

近一段时间,中炬高新股东内斗不断,多项人事变动。总经理李翠旭提交辞职报告,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张弼弘被免职,拟聘任邓祖明为总经理,聘任孔令云、秦君雪为副总经理,3人均有“宝能系”背景。

这场人事“地震”源起今年7月初的董事会改组事项。中炬高新7月7日披露,“火炬系”股东提请7月24日召开股东大会,拟审议罢免4名现任“宝能系”董事。若罢免成功,“宝能系”将彻底失去中炬高新的控制权。

其实,“宝能系”控股股东中山润田和第一大股东“火炬系”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控制权之争持续多年。股权争斗之外,中山润田和火炬集团还曾多次在公司调味品具体业务上产生分歧。业内认为,股东意见不一致会影响调味品业务的发展。此次股东内斗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中炬高新的调味品业务?有专家认为,中炬高新近几年发展有限,此次事件或影响其调味品业务的战略决策。内斗之下,难有破局之道。

姚振华被拒门外

7月20日17时,中山润田在宝能官网发表声明及视频称,中炬高新董事会依法任命邓祖明为总经理,任命孔令云、秦君雪为副总经理,已超过2天时间,仍未能办理入职手续,相关管理层拒绝3人进入工厂办公区,阻碍正常履职。

同时,中山润田还称,“中炬高新实控人、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得知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出现重大纰漏的相关情况后,非常担忧上市公司的生产安全及食品安全问题,驱车从深圳赶往中山中炬高新总部,调研生产经营情况。未曾想,姚振华在7月19日18时左右抵达中炬高新总部厂区大门时,竟被保安拒绝进入。”

中山润田称,相关股东破坏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后果严重。中山润田就中炬高新相关股东违法违规事项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遭到相关股东恶意干预阻挠立案。

据悉,中山润田是中炬高新的股东,其背后的控股股东是宝能集团,实控人为姚振华,属于“宝能系”企业。对于宝能集团发布的信息,7月20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致电中炬高新询问具体情况,但无人接听。

人事“地震”

上述3名新聘任高管未能办理入职手续的前情是近日的人事变动。

据中炬高新7月18日披露,李翠旭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不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同日,中炬高新还披露,公司董事会以6票赞成、0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关于免去张弼弘公司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职务的议案”;以6票赞成、3票反对、0票弃权通过拟聘任邓祖明为公司总经理、拟聘任孔令云、秦君雪为公司副总经理的3个议案。

中炬高新人事变动公告。 公告截图中炬高新人事变动公告。 公告截图

资料显示,获得提名的3名高管均有“宝能系”背景,目前都在宝能集团任职。其中,邓祖明为宝能集团总裁助理,孔令云为宝能集团融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秦君雪为宝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而离职的李翠旭及被免职的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张弼弘均没有“宝能系”工作履历。

值得注意的是,在董事会决议公告中,“宝能系”控股股东中山润田和火炬集团为代表的“火炬系”股东火药味十足。“火炬系”中山火炬集团董事长余健华、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团园区党委书记万鹤群、独立董事甘耀仁,均对上述3项高管聘任议案投了反对票。

余健华认为,公司副总经理的聘任,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总经理辞职,罢免副总再任副总,制造公司不稳定因素,妨碍公司发展,对中小股东极不负责任。“根据候选人简历,3位人员完全没有调味品行业背景和任职经验且为现任宝能员工,任职能力存疑,聘任动机不纯。”

董事万鹤群以及甘耀仁也认为,3位候选人仅有金融背景,均没有行业背景和任职经验,而且均为宝能员工,其任职能力和动机不明确,不能保证能否胜任。

控股权之争

此次人事变动源起7月初的董事会改组事项。

7月7日晚间,中炬高新公告披露,“火炬系”股东提请7月24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函件,拟审议罢免包括现任董事长何华在内的4名现任董事、选举4名新董事的议案。而被要求罢免的4名董事均为“宝能系”成员。

资料显示,目前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是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外界称“火炬系”股东。控股股东是背靠宝能集团的中山润田,其持股比例仅为9.42%,外界称“宝能系”股东。东高科技投研学院副院长陈宇恒向新京报记者解释,持股比例高并不代表就获得了公司实控权,中炬高新2022年报披露,“宝能系”与火炬集团4:2瓜分中炬高新董事会席位,“宝能系”占据控股优势。而这也意味着,如果在上述股东大会中4名“宝能系”董事被罢免,“宝能系”将彻底失去中炬高新的控制权。

7月12日,中山润田在宝能集团官网发布举报声明,剑指火炬集团及一致行动人,举报其涉嫌虚假诉讼、操纵证券市场,导致上市公司及股东、约6.7万名投资者约500亿元巨额经济损失。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戟告诉新京报记者,“宝能系”举报是不甘心之举。

针对中山润田的举报,火炬集团不甘示弱,7月12日晚,火炬集团发布声明,直指中山润田举报内容不实,认为其举报的目的是干扰中炬高新的董事会改组。

事实上,中炬高新的股东不和已有多年。2015年之前,中炬高新控股股东是“火炬系”的火炬集团。从2015年4月开始,宝能集团旗下前海人寿大举收购中炬高新股票,至2016年10月,前海人寿持有24.92%的股票,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火炬集团退居二股东。在2018年9月,前海人寿将所持中炬高新1.985亿股,即24.92%股权转让给同是“宝能系”的中山润田。自此,中山润田变身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

而从2021年8月开始,“宝能系”债务危机蔓延至中炬高新控股股东中山润田,中山润田持有的中炬高新股份不断被司法拍卖,导致被动减持。截至目前,“宝能系”中山润田已失去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地位,持股比例仅为9.42%。火炬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从2022年7月开始不断增持,目前重新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调味品业务意见不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润田和火炬集团两大股东曾因调味品业务起内讧。

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1月,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调味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品牌,是中炬高新的营收主力,中炬高新也被称为“酱油第二股”。

由于调味品业务对中炬高新的巨大贡献,曾有投资者建议中炬高新改名厨邦味业或厨邦食品。2021年3月24日,中炬高新时任总经理李翠旭称,公司在考虑更名事项。但同年4月,中炬高新回复投资者提问称,二股东火炬集团实控人中山火炬开发区不同意更名,股东之间仍在沟通协商中。

在调味品生产具体业务方面,两大股东的意见也有分歧。在2021年7月的一次董事会中,中炬高新“火炬系”董事余建华对19项议案中的17项投出了反对票,包括剥离房地产业务、面向控股股东的定增计划等。其中定增计划是中炬高新拟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7.91亿元,用于广东阳西美味鲜公司300万吨调味品扩产项目的建设。

张戟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酱油行业的体量稳定,头部品牌需要挤压式竞争扩张产品市场,靠并购并不能保障品控,只有扩张产能达到规模优势,才能助推中炬高新双百目标的实现。据悉,中炬高新曾在2019年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健康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年产销量过百万吨的双百目标。彼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股东意见不一,管理层很难将注意力放到日常业务经营方面。

内斗或影响调味品发展

近期的股东内斗或将进一步影响调味品业务的发展。张戟认为,此次内斗升级势必会影响中炬高新调味品业务的战略决策,近几年其调味品业务本就没有多大发展,再加上股东内斗,更加找不到破局的方法了。

而从业绩表现来看,中炬高新近几年的调味品业务发展进入颓势。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中炬高新实现营收51.23亿元、51.16亿元、53.41亿元,其中,调味品板块的美味鲜公司实现营收49.78亿元、46.18亿元、49.55亿元,同比增长11.42%、-7.24%、7.3%;美味鲜的净利润分别是9.39亿元、6.47亿元、5.81亿元,同比增长17.87%、-31.04%、-10.2%。

不过,中炬高新近期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美味鲜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上升10.41%。尽管净利润同比有所提升,但业内人士仍对美味鲜今年的业绩表现及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加之“宝能系”股东中山润田和“火炬系”股东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续内斗,可能导致的控制权变更更让这一担忧加剧。

张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宝能系”控股股东中山润田目前主要是资本运作,不熟悉调味品业务,但也不排除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操盘可能更好。而“火炬系”更熟悉调味品业务,但也看不到有什么清晰的破局之道,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陈宇恒则认为,目前双方更多的精力都不在公司发展上,而是着力于股权争夺的内斗。目前来看,尘埃落定更重要,可以使最终主导方更聚焦于公司调味品业务的发展,但如果双方长期的内耗,自然无益于公司的发展。

此次内斗是否会对调味品业务产生影响?7月19日,中炬高新董秘处对新京报记者称,公司调味品业务暂未受影响,高管变动后,是否会有经营策略各方面的变动,目前还不知道。根据目前状况,公司控股股东是否会变更,一切等7月24日股东大会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结果。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