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主营业务亏损,妙可蓝多开始热衷“钱生钱”
妙可蓝多在理财上,似乎越来越执着。但聚焦理财,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环境疲软的背景下,妙可蓝多的奶酪生意正面临着困境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文|全媒体记者 何乐
图片来源|妙可蓝多官网
虽然我国的奶酪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是奶酪巨头妙可蓝多(600822.SH)却迎来了业绩增长的瓶颈期。2022年,妙可蓝多交出了一份近五年来业绩“最差”的年报,报告期内,妙可蓝多不仅“增收不增利”,下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亏损。
与此同时,妙可蓝多2021年向蒙牛增发募资约30亿元的项目一再延期,而公司一再将募集资金用于理财。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17.98亿元,货币资金为13.58亿元,并因理财同比减少了44.28%。在公司资金十分充裕的情况,短期借款却暴涨287.44%。若现金流紧张,借款为缓解资金压力,那为何公司还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理财,妙可蓝多财报中出现的“异象”值得关注。
下半年主营业务亏损,
全年业绩增速“急刹车”
2022年财报显示,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48.30亿元,同比增长7.84%,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2.32%。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妙可蓝多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696.40万元,同比下降45.14%。不难看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后,公司的利润出现了腰斩。
据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有2228.54万元;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收益为6416.85万元,其他营业外收入为283.64万元,加上其他损益项目,当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合计为6847.85万元。
其中,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合计就达5904.58万元。换句话而言,妙可蓝多将近一半的利润,是通过理财投资收益获得。
根据历年财报数据,近五年以来,2018年-2021年,妙可蓝多均保持着较高速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4.82%、42.32%、63.20%、57.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48.69%、80.72%、208.16%、160.60%。显而易见,到了2022年,公司业绩可谓是出现了“急刹车”,业绩增速创了2018年以来的新低。
对于2022年业绩的下滑,妙可蓝多解释主要受交通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
分季度来看,妙可蓝多第一季度保持着良好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二者较上一年分别增长35.24%、129.55%,从第二季度开始,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就呈下滑趋势,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6.72%、63.03%、174.56%。甚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01%,且净亏损825.69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第四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44.34万元、-2148.19万元,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在下半年是处于亏损状态,而公司主营业务的亏损是否会延续到下一年值得关注。
妙可蓝多旗下拥有奶酪、贸易产品、液态奶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以奶酪为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奶酪业务实现营收38.69亿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01%,而去年同期增速为60.77%,奶酪业务增速可谓是腰斩。此外,奶酪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8.51%下降至40.73%,下降了7.78个百分点。
三大业务板块中,相比之下,贸易产品和液态奶的毛利率较低,分别为6.10%、8.61%。由于二者毛利率较低,给公司贡献较大利润的是奶酪业务,因此妙可蓝多整体发展战略是“聚焦奶酪”,2022年公司继续收缩液态奶业务,报告期内液态奶和贸易产品的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下滑18.86%、14.78%。
核心业务板块奶酪又分为即食营养系列、家庭餐桌系列和餐饮工业系列。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系列产品是妙可蓝多的主力产品,财报中解释称该产品受到外部环境对线下消费的影响较为明显,2022年业务收入为25亿元,同比下降0.55%。与即食营养系列的产品业务收入变动不一致的是,家庭餐桌系列和餐饮工业系列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54.73%、75.60%。
此外,三大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分别同比下降4.21%、1.44%、 7.89%,对此,妙可蓝多表示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与物流成本增加所致。
奶酪生意变难,
募集资金用于理财
妙可蓝多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经销和直销,并主要通过经销方式进行奶酪产品及液态奶产品销售。2022年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71.71%。
可以说,妙可蓝多的奶酪产品主要是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然而,从经销商的变化来看,妙可蓝多的经销商增减变化十分大。2020年,妙可蓝多首次在财报中公布经销商具体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年,经销商新增985家、减少708家。2021年,公司进一步拓展经销渠道,经销商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增加了3606家、个数占比达67.24%,同年减少的经销商数量也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为869家。
到了2022年,妙可蓝多新增经销商2334家、个数占比为44.73%;减少的经销商数量进一步扩大,并首次超过新增数量,为2479家,个数占比达到47.51%。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经销商5218家。其中,2022年增加经销商当年新增销售额为6.03亿元,而同年减少的经销商上一年的销售额为7.05亿元,比新增的经销商增加的销售额还要高。
维持经销渠道的稳定,是保障经销收入稳定的基础。为何妙可蓝多的经销商更替变化如此之大?经销商的变化是否也是公司今年奶酪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
经销渠道的微妙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讨论。
另外,财报显示,2022年奶酪的产能利用率出现过剩,从2021年的71.43%骤降至52.89%,而2020年则为94.69%。对此妙可蓝多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随着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奶酪产品的产能进一步增加。受报告期内交通物流不畅、消费环境疲软等宏观不利因素影响,产品终端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公司控制生产节奏,因此短期内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从94.69%下降至71.43%,2022年再降至52.89%,除了交通等客观因素影响,奶酪产能利用率一再下降,这也进一步说明,奶酪的生意变难了。
奶酪生意难做,妙可蓝多将目光投向了理财。2021年,妙可蓝多通过向蒙牛增发募资约30亿元,据募资用途显示,妙可蓝多将使用这笔资金用于上海特色奶酪智能化生产加工项目、长春特色乳品综合加工基地项目、吉林原制奶酪加工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规划,上海、长春、吉林三个项目原定于2022年12月投入使用,但是如今都分别延期至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和2023年12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妙可蓝多已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14,251.18万元,其中:2021 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83,807.64万元,2022年度项目进展进一步延缓、实际使用募集资金仅为30,443.54 万元。截至2022年底,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194,726.78万元(含利息收入、现金管理收益10,861.47万元及尚未到期的现金管理产品177,800.00万元)。
2021年6月募集资金到账后,8月妙可蓝多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将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其中决定使用不超过7 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授权使用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该事项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2022年1月,妙可蓝多董事会会议将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额度调整至不超过21亿元。
据妙可蓝多发布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显示,2022年度,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单日最高余额19.40亿元,全年累计取得收益 3,664.52 万元(含报告期前已进行现金管理但于报告期内到期的产品收益)。截至 2022年12月31日,尚未到期的现金管理产品17.78亿元。
(妙可蓝多使用募集资金用于理财情况部分截图)
相对变难了的奶酪生意,妙可蓝多似乎更加热衷于理财。从公司发布的多条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用于理财的募集资金到期后,妙可蓝多又再次将资金投入到理财中。
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发现,2020年,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0,2021年向蒙牛增发的募资到账后,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5亿元。尝到理财的甜头后,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进一步扩大到17.98亿元,同比增长226.86%。其中,2022年,公司在持有期间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合计为5908.43万元。
在上文中分析到,公司的非经常损益项目,大部分由理财收益贡献。而且,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中,理财收益占了较大部分。相对变难了的奶酪生意,理财带来的收益似乎“唾手可得”,这也难怪妙可蓝多一而再再而三地将募集资金用于理财。
募投项目延期,募集资金用于理财,妙可蓝多此举是否正在偏离主营业务,“舍本逐末”?理财收益固佳,但是这种不注重主营业务的行为,或许未来会让妙可蓝多的奶酪生意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短期借款为13.56亿元,同比暴涨287.44%,主要是增加银行借款。同期内公司货币资金为13.58亿元,同比减少44.28%,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购买结构性存款,与此同时,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17.98亿元,即公司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理财了。按理说,公司的货币资金较为充足,2021年募集资金目前尚且富余,同时公司还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理财,如今又大额借款,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显然,妙可蓝多在理财上,似乎越来越执着。但聚焦理财,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环境疲软的背景下,妙可蓝多的奶酪生意正面临着困境。面对业绩增速的放缓,妙可蓝多该如何扭转局势,提升业绩?
针对募投项目延期、募集资金用于理财以及业绩增速放缓等问题,《经理人》杂志全媒体致函妙可蓝多,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