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双轮驱动+出海并购”战略发布 券商看好“乳液新周期牛股”
2025年7月底,在一场“聚力成势,妙绘未来”的战略发布会上,国产奶酪龙头妙可蓝多宣布,未来五年将依托“TOB+TOC双轮驱动”与“全球化并购”,剑指2026—2030年营收挑战300亿、净利率挑战双位数的宏伟目标。
在7月13日的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首次做出“奶酪行业千亿规模加速到来”的预判,而面对千亿规模的赛道,妙可蓝多“双轮驱动+并购出海”策略的底层逻辑,源于对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深刻洞察。
C端:产品溢价升级为心智溢价
消费品的投资逻辑,本质是“人群×场景×频率”的三重乘法。妙可蓝多在C端的底气,首先来自对“奶酪+年轻人”这一核心场景的精准卡位。
回忆一下五年前的咖啡赛道,瑞幸推出生椰拿铁实现爆款,近年来又用生酪拿铁和黄油拿铁来打破咖啡必须苦的刻板印象,将一个区域性品类推向全民。其共性在于:一个被大众接受的“国民级口味”,能快速撕开市场缺口,让企业从“卖产品”升级为“卖标准”,业绩带来高速增长,而奶酪芝士等口味通过咖啡领域的创新,体现出极强的消费趋势,使得产品的场景延展具备充分可行性。
妙可蓝多正在奶酪赛道复制这一逻辑。其经典款“奶酪棒”之所以能连续五年稳坐儿童零食榜首,用“奶香浓郁、入口即化”的口感,让奶酪从“营养补充剂”变成了“快乐载体”。如今,这种口感偏好正在向全年龄段渗透:年轻人在办公室囤“手撕奶酪”当下午茶,老年人开始从喝奶变成来点每日高钙奶酪片,再到健身人群也开始接受“减脂低负奶酪片”作为蛋白质来源,而来自艾瑞机构的数据进一步佐证这一逻辑的成长性,2024年中国奶酪市场中,复购率较五年前提升47%。后续还将保持高增长。
而这种“口味即流量”的逻辑,实际上在资本市场早有印证。海底捞凭借“服务+川味锅底”的复合体验,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贵州茅台的“酱香型”风味壁垒,让其估值长期跑赢白酒行业均值30%以上。同理,当妙可蓝多原制奶酪“醇厚”风味和口感,成为年轻人的味觉记忆,其品牌溢价将从“产品溢价”升级为“心智溢价”。这意味着,按照中国奶酪市场未来五年突破1000亿元计算,妙可蓝多若能维持今年上半年40%的市占率,其2026—2030年300亿营收目标不过是“行业增长+份额提升”的自然结果。
B端: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C端是妙可蓝多的“流量入口”,那么B端的突破,则是其“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引擎。
据介绍,妙可蓝多将重点布局两油一酪(稀奶油、黄油、奶酪)产品,深耕西快、茶咖、烘焙、中餐、工厂五类客户,加速推进国产化、深加工进程。尤其是在中国茶饮、餐饮企业门店蓬勃增长的过程中,妙可蓝多在“两油一酪”产品上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机会,已经与百胜、萨莉亚、85度C、达美乐、多乐之日、赛百味等众多国内西式快餐、烘焙领域的头部企业,奈雪、古茗、蜜雪冰城等头部的茶饮企业,以及海底捞、外婆家等知名的中餐企业展开合作。
与此同时,妙可蓝多还通过C端带动B端业务提升,部分餐饮公司根据消费者佐酒零食的需求推出了手撕奶酪、奶酪棒等产品形态,迎合C端消费者需求。
市场预期妙可蓝多将在B端有望复制恒天然的发展路径,目前恒天然在B端市场规模超200亿元,餐饮和食品工厂客户进口黄油和原制奶酪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在50%~80%,而相比之下,妙可蓝多2024年餐饮工业突破13亿,这意味着妙可蓝多在以餐饮为主的B端也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在BC端发力的同时,在发布会上,柴琇还透露公司将持续推进奶酪产业链优质标的的战略并购,并保持审慎的投资节奏。此外,公司将推进奶酪创新产品的海外拓展,并依托国内奶源优势输出高性价比奶酪原料。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实现并购与出海相结合。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妙可蓝多新五年的发展引擎形成“消费升级(C端)+产业升级(B端)+全球化(空间)”的三维共振模型,如果参考恒天然、农夫山泉等消费品龙头发展路径,当整体市占率突破45%、净利润率突破12%时,估值中枢有望实现3-4倍PS,对应市值空间已经接近千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