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高水平建设“蓝色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不仅要有陆地粮仓,还要建设“海上粮仓”。
江苏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近年来,江苏加快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措施
为全力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农业强省建设,2023年10月23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制定了《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明确将制定出台海洋牧场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设、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等支持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
为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江苏鼓励高品质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对国内远洋渔业企业进入江苏卸载的自捕鱼,给予一定的运输费用补贴;鼓励沿海地区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吸引远洋渔业企业落户,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助推远洋渔业全产业链、规模化、集聚发展。
在深远海养殖方面,江苏对重力式深水网箱和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省级财政资金最高补助1000万元;对新建的大型养殖工船,省级财政按照不超过总造价15%的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为夯实海洋渔业发展基础,江苏还支持沿海地区以县为单位,探索推进盐碱地设施渔业养殖基地、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基地等建设,提升滩涂、近海养殖设施水平。
全省海洋渔业蓬勃发展
江苏“亲海近海第一区”之称的连云港市赣榆区,这里的海水育苗和远洋捕捞均在全国沿海占有一席之地。在连云港赣榆东润海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将收割的海带进行分拣、冲洗、烘干等。东润海产品有限公司2023年在近海养了大约1万亩紫菜,总净收入将达400万元左右。
如今,“中国紫菜之都”连云港每年大约有70万箱紫菜经过加工后运往世界各地。2021年,柘汪紫菜产业园建成,这是江苏省首个紫菜加工全行业电气化覆盖示范区。柘汪紫菜产业园占地面积约326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可容纳180套紫菜初加工生产线,年产紫菜60亿张,年产值20亿元,带动约2000人就业。
“金融活水”汇入海洋市场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金融机构对江苏现代农业建设、海洋渔业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分别出台了多项金融服务政策、支持举措,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汇入海洋渔业。
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金租”),围绕远洋渔业、水产饲料、水产养殖等“蓝色粮仓”特色产业,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以租赁“活水”汇入“海洋深蓝”。截至2023年10月江苏金租在农牧养殖、农业机械等相关领域投放金额近200亿元,服务近万家客户,促进多双边渔业合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推动“养殖——捕捞——加工”相互融合,为助力深海渔业转型升级贡献租赁力量。
紧盯短板弱项,精准着力点
江苏沿海各地高度重视海洋渔业,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坚持海陆统筹发展,多措并举发力,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对比先进省份,短板弱项也十分明显。
就生产结构而言,从海淡产品比例来看,江苏海产品产量、产值占比不高,以淡水产品为主的特征较为明显,海水产品产量、产值仅占全省总量26%左右;山东、福建、浙江以海水产品为主,其产量、产值占比在80%上下;广东海淡水产品相对均衡,海水产品产量、产值占比50%左右。
江苏淡水鱼虾蟹已实现特色养殖。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中洋河豚、太湖“三白”……江苏虾蟹中外闻名。但江苏海水养殖规模较其他省份仍占比偏小,海水鱼养殖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苗种,原产地在江苏几乎很少,从育苗开始,都要借助他省资源。
从发展区域看,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以传统的近海、滩涂贝藻类养殖为主,深远海养殖仍未取得突破;目前全国已建成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中山东建成67个、广东建成38个、江苏建成4个;全省仅有4家远洋渔业企业、43艘远洋渔船,船队总规模不大。
未来江苏也将破除“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聚焦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着力建设“海上粮仓”。以更大力度向海洋要空间、向海洋进军,推进海洋渔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游新闻 邢可
编辑:陆行
责编:周希
审核:袁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