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华:中国黄金储备连增,有哪些考量因素?

查股网  2024-05-09 18:44  中国黄金(600916)个股分析

  中新经纬5月9日电 题:中国黄金储备连增,有哪些考量因素?

  作者 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中国央行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黄金储备报7280万盎司(折合约2063.845吨),环比3月上升6万盎司。

中国央行增持黄金有哪些考量?

  一般而言,央行增持黄金主要是优化官方储备资产结构,促进官方储备资产多元化,提高抵御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能力,增强官方储备资产稳定性。从趋势看,美元信用下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各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趋势进程有所加快,主要目的是降低对单一货币及资产的过度依赖,降低受海外政策的影响,增强官方储备总资产稳定性和流动性。同时,央行增加黄金储备,还有助于提升该国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与融资能力。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也主要是顺应这一全球发展趋势。

  当前,美国等经济体公共债务风险持续上升。美国国债总额在2024年年初首次突破了34万亿美元大关。2023年,美国仅年利息就支付了近9000亿美元,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此外,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危机等,让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多。中国央行合理加大黄金储备有助于分散风险,增强金融体系发展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持有美债规模整体在放缓,不少央行增加人民币、黄金等资产储备,央行资产多元化的步伐有所加快。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2023年底,全球已披露币种构成的外汇储备中,美元份额为58.4%,较2007年底回落5.5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也更加多元化,不断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投资,2023年对美国的贸易已降至第三位。

  目前,黄金占中国官方储备资产的比重相对还是较低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国黄金储备仅占总储备资产的4.6%,这与西方国家超过50%的比重相距甚远,也大大低于新兴市场国家约8%-10%的占比。未来随着美元信用趋势性下降,央行官方储备资产结构多元化,央行仍有增持黄金储备的动力和空间,但具体增持节奏存在不确定性。不过,黄金体量有限,不生息,央行也可能通过增加其他外汇资产持有,更好平衡官方储备资产平衡性、流动性、稳定性与贸易投资便利性等。

投资者应重视短期黄金市场波动风险

  近期,国际金价出现大幅回落。截至5月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6月黄金期价已跌至每盎司2322.3美元。

  金价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国际黄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地缘冲突出现降温迹象,实际利率上升,导致获利盘回吐。黄金在历史高位震荡加剧,还反映出市场对黄金未来走势已产生明显分歧,对这种短期单边、大幅走高行情开始警惕。

  笔者认为,从趋势看,黄金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地缘冲突仍在持续,发达经济体逐步向降息周期过渡,出现部分央行多元化官方资产结构趋势等;但另一方面,黄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未来实际利率仍可能构成阻力,而且市场对地缘冲突也已有较为充分的定价。

  随着金价从高位下跌,也有投资者开始大举买入。据报道,近期杭州有投资者花费超百万元投资2公斤金条。对此,笔者建议投资者还是要审慎投资,对黄金的高位波动保持警惕。从目前这个价位及面临逆风因素看,未来黄金价格挑战新高需要更大“事件”催化,投资者应重视短期黄金市场波动风险。

  总之,未来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对投资者专业性要求较高,从稳健投资角度,建议投资者要更多倾向于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