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披露IPO乱象原中泰证券总经理毕玉国违规入股拟上市公司
证监会近日公布的两单券商高管违规入股的处罚。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其中一单关于中泰证券(600918)的违规处罚案所涉及的人均曾担任中泰证券要职。
处罚公告显示,证券从业人员毕玉国,违规持有拟上市公司股份,已退回股份无获利,被罚款250万元。尽管公告中没显示头衔,但这位罚单的当事人就是担任中泰证券总经理长达9年的毕玉国。他已于2023年8月调任山东华鲁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
同时被处罚的还有中泰证券另两位资深人士,公开资料显示的头衔,一位曾是中泰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新兴产业部总监张玉林,另一位曾是董事总经理钟建春。
总经理违规入股
作为上市券商的中泰证券,此前对高管违规入股窝案没有对外透露任何信息。
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显示,2018年7月25日,毕玉国与他人签订协议,协议约定向毕玉国转让某拟上市公司的部分股份。2018年8月,毕玉国出资金额转账至指定银行账户。2023年12月,毕玉国收回上述款项,没有违法所得。
金通社注意到,有几个时间点比较关键,毕玉国违规入股时,正担任中泰证券总经理;而其退回股份时的2023年12月,正是他调离中泰证券4个月之后。
但“调离”与“案发”,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目前从公开信息尚无法判断。
公开资料显示,毕玉国出生于1968年8月,早年曾在莱钢集团工作。2003年莱钢集团重组齐鲁证券时,毕玉国被调到了齐鲁证券担任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2013年年底,毕玉国升职成为齐鲁证券总裁。2015年9月,齐鲁证券更名为中泰证券,并于2020年实现上市。
2022年10月24日,中泰证券曾发布总经理变更的公告:根据组织工作调整,同意聘任冯艺东为公司总经理,毕玉国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仍在公司任职,并于当年12月当选副董事长。
2023年8月25日,毕玉国辞任中泰证券副董事长,调任山东华鲁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董事。
金通社注意到,毕玉国无论是在辞任总经理,还是在辞任副董事长时,中泰证券都对其表示了感谢,称其“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在保障公司经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泰证券财报显示,毕玉国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60.46万元,此后年度有所降低,但都远超百万年薪。
而与毕玉国搭档担任中泰证券董事长的李玮,已经被查,他曾担任中泰证券董事长17年之久,而且,两人几乎是同时由莱钢调任当时的齐鲁证券。
巧合的是,李玮与毕玉国一样,也被查出“长期违规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但不知两人是否持有的是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通报指出,李玮贪婪无度,大肆敛财,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靠金融吃金融”,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股份购买、贷款办理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纵容、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长期违规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
此类券商乱象并非孤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类似事件并非孤例。今年10月,国都证券总经理杨江权因涉嫌违法持有股票被立案调查。这一系列案件表明,证券从业人员违规入股、持股的现象或呈上升趋势。
监管部门一直坚持零容忍态度,证券法也明令禁止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近年来,相关部门更是紧盯密防、重拳出击。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共查办67起从业人员违法炒股案件,对139人作出行政处罚。
为何总有人铤而走险?归根结底还是面对利益诱惑抱有侥幸心理,守法合规意识淡薄。证券从业人员距离股票市场更近,加之利用亲属账户、借用客户账户等炒股的行为隐蔽性强,较难被精准监测,少数从业者频频伸出违法违规的手,换着花样想绕开监管的“眼睛”,试图在股市大捞一笔。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频开罚单,对违规炒股行为“露头就打”,就是给业内敲响警钟。证券从业人员应增强自律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否则,一旦越过法律的“红线”,付出的代价将远高于所获得的非法收益。
员工违规炒股频现,也反映出部分券商内控管理存在缺陷。券商要优化自身治理,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合规管理,定期进行普法宣讲,引导员工珍惜职业声誉、恪守职业道德,以过硬的专业能力获取正当报酬;另一方面要健全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精准发现能力,并坚决惩戒、出清行为严重失范的员工,“严”字当头,让从业人员“不敢、不能、不想”违规买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