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疾风知劲草:杭州银行缘何穿越周期成为“业绩常青树”?| 愉见财经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贯穿整个2022年,直到今年一季度,对银行业的经营而言都是一场大考。我们常用“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这样的比方来形容那些穿越周期依然稳健发展者。由此,在观察各上市银行近期集中披露的年报时,“愉见财经”尝试解答一个问题——
怎样的“劲草”才能无畏疾风?怎样的“马力”才能耐受路遥?能在宏观环境的考验面前,依然均衡增长,存贷两旺,支持实体经济再放量、再提质、能力再上新台阶?
被知名券商在研报中誉为“业绩常青树”的杭州银行(600926.SH)不失为优秀的观察样本。据其2022年年报,该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9.32亿元,同比增长12.16%;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79亿元,同比增长26.11%;基本每股收益1.83元,同比增长27.97%。
尤其亮眼的是,从收入结构来看,杭州银行非息净收入100.75亿元,同比增长21.01%,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0.59%,较上年同期提高2.23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74亿元,同比增长29.53%。
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在于其基础存贷业务,尤其要看业务结构。2022年杭州银行实现资产总额1616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5%;贷款总额7022.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31%;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3.44%;存款总额928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9%。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贷款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29.21%,绿色贷款余额增长28.78%,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长22.40%,以上重点领域均明显快于总体贷款增速,这说明杭州银行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再来看刚刚发布的杭州银行一季度,“开门红”的经营延续了去年的良好态势。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已达16961.26亿元,存量依旧两旺,贷款总额7503.40亿元,较2022年一季度末增长19.02%,存款总额10033.42亿元,较2022年一季度末增长15.45%。
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4.31亿元,同比增长7.55%;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42.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1%。盈利指标在目前已经披露季报的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
可见年初这几个月,杭州银行融入各地“拼经济、促复苏”大局,上下力推“春耕行动”卯足了劲儿,为今年全年继续当“常青树”打好了基础。
下文回应开篇的问题:怎样的“劲草”才能无畏疾风?怎样的“马力”才能耐受路遥?
大自然的答案或许能给予启发——劲草之韧,在于根强,并且它绝不是在疾风来时才长的根,而是早已抓地,根系深入实体的土壤;马力之久,在于“长期主义”,是谋势、谋远之后的“战略定力”,也是沿着战略路线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
将大自然的智慧具体落到银行业。银行“劲草”之根,实则在于抓牢基础客群,锚定重点客群,这也是银行服务实体的土壤。“根强”,则意味着差异化、强粘性的服务能力,为客户带来价值,与客户同成长。
举一例“愉见财经”对杭州银行的采访见闻,由点至面地来分析。
在台州新桥,印刷产业是支柱之一,但是这个产业也面临着“低小散”的问题,亟待产业转型与智能改造,这对银行而言是以金融活水助力实体产业升级的良机。
我问及当地企业选择怎样的合作银行,不少企业提到了杭州银行台州分行新桥支行;当我再问及该支行,得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数字,他们对当地印刷行业客户,通过线上、电话联系、或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触达率已经达到100%,并且服务客户不单一看厂房设备等,有税、有流水、有结算等,均有配套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
当我追问100%的触达率是如何做到的?如何发现目标客户在哪里?这才发现,杭州银行服务小微有很多数字化“法宝”,其中之一是“蒲公英数字营销系统”,通过系统可以直接标签筛选、地图圈选目标客群,支行的手上就有了一份精准营销名单。
而到这里为止也只是杭州银行小微经营模式的前半段。整套方法论包括“明确客群、渠道建联、获取名单、制定策略、访客触达、运营转化”,在访客的过程中还有“云贷e通”等整套产品体系虚席以待,以客户为中心,以专业提升用户价值。
那专业又是怎么来的?在杭州银行有着普惠金融的专营机制,配备了258支、1884人的小微标准团队,建立了客户、组织、营销、队伍、产品、风险“六大体系”,支撑小微业务可持续发展。
所以当我们问及,“敢贷愿贷能贷”是如何做到的?背后不是纸上谈兵的社会责任,也不是以提高风险容忍为代价的支持,而是用专业缔造价值,是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新桥支行的采访见闻只是对杭州银行的管中窥豹,杭州银行的专业能力体现在“二二五五”战略下五大业务聚焦、五大核心能力的方方面面。但是仍然,我们可以尝试从案例中做一些提炼。
第一,杭州银行在细分市场打出了竞争优势。小微企业、普惠条线只是其中之一,杭州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力还体现在科创金融、财资金融、资产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在这些条线上去年业绩喜报频传:全年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增幅超 75%;截至去年末已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超1万户,经营区域内科创板上市公司合作覆盖率达40%;同样在去年,“财资金引擎”12大场景全面升级,已累计服务集团客户数2865户,同比增长42.39%,交易量超万亿元;去年末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到3599.02亿元,同比增长17.34%。
第二,之所以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当我从客户视角进行采访,发现客户们感触最深的是杭州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齐备且灵活,更贴合客户的需求。比如上文提及的服务普惠客群的“云贷e通”,这一品牌底下实则涵盖了云抵贷、云小贷、云保贷、云分期、云易贷、云信贷6大“云贷”产品,e票据、e外汇、e收盈、e代发、e理财、e财资体系6大“e通”产品。
又如在绿色金融项下,遵循着国家“双碳”战略愿景,杭州银行快速推出“风光贷”以支持浙江省“风光倍增”工程,助力新能源发电项目发展;推出“节水贷”产品,加强对节水型项目和省级节水型企业的金融支持。
再如对公金融条线下“六大引擎”齐发。交易银行的“财资金引擎”背后是财资服务深度融入客户经营,“贸易金引擎”背后,是客户享受了票据、保函、信用证业务全流程一体化,“外汇金引擎”升级跨境产品服务体系,推出“出口产品包”一站式服务,生态日益丰富;投资银行的“债券金引擎”不断提升标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公司展业区域内债券承销逆势增长;科技文创的“科创金引擎”和“上市金引擎”实则覆盖了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从企业初期的服务需求,甚至包括助力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人才线上信用贷产品,直到陪伴至企业成熟期、上市期的聚焦资本市场复杂业务需求产品,灵活贴合,一应俱全。
如此产品能力及综合化的服务能力,高质量服务了实体,增厚了客户粘性,也增厚了开篇所及的近30%增幅的亮眼中收,同时派生了存贷。
第三,再追问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内功何在?内生动力之一,是“数智杭银”的数字化赋能。
从内部管理视角来看,“数智杭银”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了银行自身的产品、流程、渠道、风控、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去年,杭州银行实现了17个重大项目阶段性投产,推进核心系统3.0建设。只有自身拥有数智化的内核,才能激发出更专业高效的服务能力,反哺自身高质量发展。
从业务发展视角来看,我采访见闻中了解到的“蒲公英数字营销系统”就是例证,数字化平台提供了营销支撑和经营决策,助力总分支全局推动;此外,支撑着前台经营的还有“满天星”数据中台场景应用,做精“资产、负债、营销、客户、综合”五大主题领域数据,提高对经营的敏捷支撑力度。再到前文所及的面向客户的产品线,不管是“云贷e通”还是“六大引擎”,皆蕴含着杭银的“数智”力量。
内生动力之二,是杭州银行的敏捷组织支撑,这也是客户评价一家银行“效率高”、“灵活”、“快速响应”、“一站式服务”等口碑的根基。
这些年,越是领先的银行越是刀刃向内地进行组织能力重塑,打破“部门墙”,深化跨部门协同等。杭州银行就是一个典型,该行积极探索总行直营领航模式,研究深化事业部专营专业化改革,以项目制方式深化跨部门协同、集团与子公司协同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灵活面向市场的前台组织;同时构建敏捷输出支持的中台组织,建立集中运营的后台组织,形成能力输出和业务支撑。
回到本段落的开题。杭州银行穿越周期的存贷两旺,稳定增长,尤其是重点领域贷款规模与客户数的逆势高速增长,这一不畏周期疾风的“劲草”之根,在于稳固客户基础、锚定重点客群,在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从中国最发达经济带的沃土中获得滋养。
而根系的茂盛,则在于“二二五五”战略引领,提前布局,业务有聚焦,重点领域打出差异化,“护城河”越筑越深,以“数智杭银”夯实服务能力。
再用大自然的另一重智慧类比银行经营。周期路遥,马力之久,在于以远见定航向,并坚守“长期主义”;就像一家银行,以远见定战略,并坚守“战略定力”,笃行不怠。
经营银行,常有一些东西是跨期的。
首先,科技投入,数智化发展,其取用利润作为投入是当期发生的,而效益却是跨期释放的,一开始总是缓慢,之后会越来越进入“飞轮效应”。杭州银行选择了“长期主义”,近年来依据“4+3+2”体系全面推进“数智杭银”建设,并通过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数据集成者、业务合作者、创新引领者、技术提供者。数字化创新和大运营转型之后,科技敏捷引动了业务敏捷、管理敏捷,也推动了产品创新,从而稳固了客户基本盘。如今,“数智杭银”已是该行的一张亮丽名片,数智赋能也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次,深耕小微、深耕普惠、深耕零售,比起批发条线的当期效应,这些业务往往显得零散和烦琐,需要春耕秋才收。然而一旦形成机制,跑通了模式,这些“小业务”不仅能放量出规模性效应,而且是银行业务中最弱周期的品种,形成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在这一点上,杭州银行同样提前布局、持续培育。如上文所及,科技金融、小微金融、财富管理、财资平台,已然成为了拉动业绩的拳头业务。
最后,收益与风险也是跨期的。如果客户基本盘不稳,产品与服务能力不强,那么,穿越周期只可能出现两个结果,要么需求萎缩业务增量承压,要么用滞后的风险去交换当期的增量。
然而再看杭州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是这家银行在业内响当当的优势,“量、价、险”的平衡管理堪称典范。
一季度末该行0.76%的不良率较去年末再降0.01个百分点,比2021年末降了0.10个百分点,始终稳居上市银行最好水平;去年,该行可测算的全年实际不良生成率为0.24%,处于极低水平。或也正因此信心,在低不良的背后,该行的不良暴露也是业内最充分、压得最实的银行之一,一季度末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71.54%,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52.20%。此外,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为568.68%,仍维持行业拨备最充实的水平。
静水流深,总是不疾而速,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以更强的使命感融入实体发展,以客户为中心,坚守“长期主义”,构筑差异化竞争力,或许才是一家银行、一棵券商分析师笔下的“常青树”,穿越周期而始终稳健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