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风波之后的杭州银行内控漏洞又引争议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杭州银行6月末的定增争议的热度尚未冷去,7月21日浙江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公告显示,浙江证监局决定对杭州银行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并要求杭州银行严格对照基金销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
人们不禁好奇,杭州银行发生什么事了?
定增惹争议
6月26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5亿元。
在公告中,杭州银行表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1%、资本充足率为12.74%。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大资本消耗。因此,公司除现存可转债、金融债券和自身收益留存积累之外,仍需要考虑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对资本进行补充,以保障资本充足水平。
从经营数据来看,杭州银行近年来都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数据显示,杭州银行2022年实现营收329.3亿元,同比增长12.16%,实现归属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增长26.11%。
但是截至2022末,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8%、9.77%和12.89%,较2021年同比下降0.73、0.63和0.35个百分点。杭州银行的确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压力。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杭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0%是最低的,并且距离监管要求的7.50%的红线仅有0.6个百分点的差距。
然而杭州银行的定增方案一经推出便引来争议。不少网友吐槽“发行价不能低于净资产”“定增股比上市股价格还高,谁还会去买啊?”。杭州银行不得不在6月27将募资总额下调到80亿。杭州银行表示这是因为“方案披露后,市场认为发行规模比较大,摊薄了每股净资产和收益。”
同样在6月26日,杭州银行还配合发债包括不超200亿元金融债、不超150亿元小微专项金融债、不超300亿元的资本类债券。杭州银行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杭州银行为何会在定增方案闹了“乌龙”。
内控问题引关注
除了定增的争议,杭州银行超高的拨备覆盖率也引起了关注。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为568.68%,在42家A股上市行中位列第一。这与杭州银行急于补充资金形成鲜明对比。
有分析认为,如此高的拨备覆盖率存在隐藏利润的可能性。2019年9月,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就指出:“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截至今年2023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仍有341.2亿元。
也有评论认为,高拨备覆盖率是银行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弱的表现,这体现在杭州银行逐年走高的罚款金额上。
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杭州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收到银保监分局以及央行分支机构开出的罚单数分别为7张和3张,涉及处罚金额分别为485.8万元和495万元。2022年度,针对杭州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受到银保监分局以及央行分支机构罚单6张,收到针对个人开出的罚单数4张,涉及处罚金额合计达到1162.50万元。
杭州银行仅2022年的罚款金额就超过了2020年和2021年之和,并且直接暴露出了杭州银行的风控能力和内控能力的问题。
以杭州银行2022年的两张百万级罚单为例。2022年2月25日,杭州银行深圳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的违规行为被深圳证监局处以罚款300万元。2022年5月31日,杭州银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履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违规行为被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处以罚款580万元。
随着规模的扩张,杭州银行的风控和内控能力似乎显得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