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质生产力 上市公司在行动丨中国海油:发布“我国海上第一深井”投产等多项成果 展现科技赋能能源生产成效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极大地加强其核心竞争力,将为上市公司和整体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占据先机、获得主动。
锻造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在行动!
今天,就让我们关注上市公司中国海油(SH600938)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技术突破。
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之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原油和天然气。
长期以来,中国海油坚定不移推进科技自强自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为油气主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近日,中国海油密集向社会发布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包括我国“海上第一深井”投产等,展现技术突破和新质生产力对保障能源生产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带动作用。
中国“海上第一深井”挑战钻井极限
4月13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口自主设计实施的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H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顺利投产,测试日产原油超700吨。该井钻井深度9508米,水平位移8689米,成为我国海上第一深井,同时创造我国钻井水平长度纪录,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万米级大位移井技术瓶颈,海上超远超深钻井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前列。
该超深井开发的恩平21-4油田位于深圳西南方约200公里的海域,平均水深约86米,属于小型砂岩边际油田。如果采用传统模式开采,需新建海上生产平台或水下井口等设施,投入大、工期长,不具备经济效益。中国海油利用8公里外的恩平20-5无人平台,实施超深大位移井,经济高效开发边际油田的油气资源。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投资高、操作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同等的地质条件下,海上不能经济有效开发的边际油田相比陆上要多。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总工程师(钻完井)郭永宾介绍说:“我们通过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依托现有平台设施,利用大位移井技术,在地下实现数公里外油藏的精确制导,突破了海洋边际油田难以开发的壁垒,成功推动恩平21-4油田的开发。”
大位移井好比钻井领域的“巡航导弹”,是挑战钻井极限的尖端科技,也是全球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之一。与垂直钻井相比,这种“横向”的钻井方式随着水平位移和水垂比的不断增加,会遇到摩擦阻力大、轨迹控制难及接近安全延伸极限等诸多挑战,技术难度成倍上升。恩平21-4油田A1H井水垂比达4.43,相当于每下一个1米的台阶,就要往前迈出近4.5米的大跨步,钻具几乎以“横躺”的姿态,在缺少重力推动下,必须依靠外部驱动力穿行8000多米。
据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张伟国介绍,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出环保油基钻井液、连续循环系统等新型装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智能随钻导向、井下参数实时采集、旋转漂浮下套管等先进技术,让钻头精准穿越3个地下断层,带动669根、总重564吨的高强度钢制套管顺利下入,建立起稳固的采油通道,作业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海上实施大位移井约350井次,钻井进尺达174.5万米,相当于钻穿近200座珠穆朗玛峰,作业规模、平均时效、最大水垂比、中靶质量等均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从地质研究、钻井工程、定向钻探到测井工程等成套海上大位移井技术体系,实现了边际油田开发及老油田增产挖潜的规模化和体系化。
郭永宾表示,大位移井是高效勘探开发海洋、山地等复杂地带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此次恩平21-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刷新了4项全国纪录,形成了5类13项技术成果,使用的材料、装备国产化率达95%。依托该模式未来可实现在生产平台一万米范围的油气资源动用,显著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对推动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智能油田、岸电应用基地密集建成
与此同时,近期,中国海油还向社会发布了一系列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
在加强自主创新,科技引领驱动发展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国首套国产化500米级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在乐东22-1气田南块稳定运行15个月,累计产量超过1亿方天然气。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填补国内多项海洋工程行业技术空白,将有效推动深水油气田开发。
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32-6二期顺利实施并上线运行,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达90%。“深海一号”成为世界首个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向全面建成超深水智能气田迈出关键步伐。流花油田、恩平油田、白云气田启动“台风生产模式”,通过陆地操控中心远程实时监测与操控海上油气田安全生产,创造产值超3亿元。
在节能降碳协同增效,提升油气绿色生产成效方面,2023年,渤海岸电工程全面建成,分布在河北、山东和辽宁三个区域,形成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应用基地,覆盖45个油田、180座设施,总规模980兆瓦,渤海现有海上设施覆盖率达75%,预计可具备年降碳100万吨能力。
中国海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创新动力持续激发,创新成果实现新突破。公司紧密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