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累计LNG接卸量突破700万吨

查股网  2025-07-01 20:13  中国海油(600938)个股分析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 2025 年 6 月 27 日,中国海油盐城 “绿能港” 累计 LNG 接卸量突破 700 万吨,标志着我国最大 LNG 储备基地的保供能力再上新台阶。

这一突破由来自尼日利亚的 “玛可玛” 号 LNG 船完成接卸,其输送的清洁能源可满足江苏全省民生用气约 32 个月,同时实现减排二氧化碳 4400 万吨,相当于植树 9300 万棵,为华东地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注入 “强心剂”。

项目定位与技术突破

盐城 “绿能港” 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核心枢纽,已建成 4 座 22 万立方米储罐和 6 座全球最大的 27 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 250 万立方米,年接收能力 600 万吨。

其自主研发的超大型储罐技术实现国产化率 98.3%,攻克耐低温材料、气升顶作业等 12 项关键技术,其中 27 万立方米储罐采用复杂物理场耦合减隔震技术,通过 5G 物联网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结构监测,填补国内空白。

例如,储罐穹顶吊装需填充 50 万立方米空气,通过精密计算将变形量控制在 5% 以内,技术难度全球领先。

运营效率与供应链协同

项目构建 “海外采购 - 远洋运输 - 接卸储存 - 气化输送” 全链条体系,通过边检、海关等部门协同创新,将船舶在港时间压缩 2-3 小时,单船离港手续办理仅需 15 分钟。

例如,6 月 28 日 “玛可玛” 轮通过精准气象研判和多部门协作,提前 30 分钟完成离泊,避开恶劣天气,推动接卸量突破 700 万吨。

自 2022 年 9 月投产以来,已累计接卸 LNG 船舶超 80 艘,通过管道和槽车向苏、豫、皖、鲁四省供应清洁能源,其中槽车充装突破 10 万车,外输量占比达 50%。

绿色低碳与产业延伸

项目配套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燃气制氢等设施,形成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例如,冷能可用于冷链物流或海水淡化,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 12 万吨;燃气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 20 亿千瓦时,满足 200 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远期规划建设二期工程,目标形成千万吨级储运基地,并依托盐城 “风光火气氢” 资源禀赋,打造 “绿电 + 冷能” 零碳产业园,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战略意义与区域影响

作为长三角能源保供 “压舱石”,盐城 “绿能港” 有效缓解江苏等用气大省的供需矛盾。

江苏 2023 年天然气消费量达 334.2 亿方,占全国 8.5%,而盐城 “绿能港” 年供应量可覆盖全省近 20% 需求。

其投运带动地方 GDP 增长超 120 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 5000 个,并通过 “电 - 碳 - 金融” 协同机制,为企业提供绿电抵扣碳配额、申请低息贷款等增值服务。

未来随着特高压管网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扩大对长江经济带和淮河流域的能源辐射能力。

此次接卸量突破不仅验证了我国 LNG 接收站的规模化运营能力,更标志着 “绿能港” 从单一储运枢纽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

随着一期扩建工程全面投产和二期规划推进,盐城 “绿能港” 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