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累计接卸量逾4900万吨

查股网  2025-08-08 09:54  中国海油(600938)个股分析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海油湄洲湾 “绿能港”(福建 LNG 接收站)在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 —— 截至 2025 年 7 月 30 日,该接收站自 2008 年投产以来累计接卸 LNG 运输船突破 800 艘,累计接卸量逾 4900 万吨,外输天然气超 700 亿立方米。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其作为中国东南沿海能源枢纽的战略地位,更标志着我国在清洁能源进口与低碳转型领域的持续突破。

能源保供的 “福建动脉”

作为中国首个由国内企业自主引进、建设、管理的大型 LNG 接收站,福建 LNG 接收站自 2008 年 4 月首船 LNG 靠港以来,已承担福建省 70% 以上的天然气供应,是莆田、晋江、厦门三家燃气电厂(总装机容量 350 万千瓦)的唯一气源。

其稳定供气保障了福建省年均 140 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生产,相当于替代燃煤约 420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1100 万吨。

此次突破 800 船接卸量,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区域 “能源心脏” 的核心地位,为迎峰度夏、冬季保供提供了坚实支撑。

绿色技术的 “示范标杆”

“绿能港” 的称号不仅源于其清洁能源属性,更体现在全产业链的低碳实践中:

冷能综合利用:国内首个 LNG 冷能空分项目年利用冷能 50 万吨,通过 - 162℃液态天然气汽化释放的冷能分离空气,日产液氧、液氮、液氩 610 吨,节电 50%、节水 9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 万吨。

项目产品直接供应鞍钢冷轧、中储粮莆田直属库等周边企业,形成 “接收站 - 冷能利用 - 工业应用” 的闭环产业链。

储罐技术革新:正在建设的 7 号储罐设计容量达 27 万立方米,为目前国内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 LNG 储罐。

采用 9% Ni 钢内罐与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结构,可将蒸发率控制在 0.05% 以下,较传统储罐节能 30%。

该储罐预计 2028 年底建成后,接收站储备能力将提升 30%,增强区域调峰与应急保障能力。

智慧运营体系: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船舶调度、储罐监控、外输计量全流程智能化,船舶平均在港时间较行业基准缩短 15%,作业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能源战略的 “东南支点”

湄洲湾 “绿能港” 的发展与国家能源战略深度契合:

进口多元化:接收站已形成覆盖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等主要 LNG 出口国的稳定供应网络,2025 年上半年进口量占全国 LNG 接收站接卸总量的 11%,位列行业前三。

基础设施升级:除 7 号储罐外,接收站已建成 6 座 16 万立方米储罐、372 公里长输管线,未来还将通过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接卸与储备能力,助力福建打造 “海气登陆、陆气入闽” 的双气源保障体系。

区域协同发展:依托湄洲湾港的区位优势,接收站与周边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哈纳斯莆田 LNG 接收站(规划年接收能力 1000 万吨)形成能源协同,推动莆田秀屿港区向 “油气煤储加一体化” 枢纽升级。这一突破不仅是福建 LNG 接收站 17 年深耕的成果,更是中国海油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生动实践。

随着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湄洲湾 “绿能港” 将继续为东南沿海的能源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