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G养鱼”到智慧油田 中国移动700M+2.6G多频组网已规模商用

http://ddx.gubit.cn  2023-11-07 20:10  中国移动(600941)公司分析

5G商用四年多以来,正逐渐融入千行百业,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探访了中国移动位于山东烟台、东营等地的多个5G应用项目。

记者注意到,作为临海省份,山东的5G应用海洋特色显著;然而,囿于海洋限制,如何实现近海远距离5G传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5G中频段传输距离较短,低频700MHz 5G网络在多个场景中获得应用;5G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也在4K视频传输、生产数据实时监控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此外,5G应用还融合了AI、北斗等多种前沿信息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走访的多个5G应用案例均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推广效应,这也符合有关政策文件的导向——目前,亟需拓展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并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5G养鱼”大幅降低用工成本

在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以东四十里湾海域,坐落着国内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海洋之星”,该平台由山东海洋集团投资、烟台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平台一期是智慧渔场项目,二期是集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综合体项目。

“5G养鱼”无疑是海洋牧场的重点应用,记者在“耕海海洋之星”看到,5G赋能下的自动投饵系统可以对风浪、水流等数据实时分析,并调整投喂位置、距离及下饵速度,实现精准投喂。

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赵全福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应用5G后,饲料浪费损失降低超过80%,用工成本减少超过60%。

基于数据处理及整合能力,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辅助打造了5G鱼病专家会诊系统,通过5G高清显微镜的视频传输,让专家远程诊断,整体养殖成活率达到98%,出品鱼的各项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利用物联网、5G搭建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在水下布设大量传感器,可实时测定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助力科学养殖,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耕海海洋之星”上,5G应用还与多种信息技术融合。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5G+边缘计算+视觉检测,人员落水识别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出人员落水情况并进行报警,后台可以立即操控智能游圈到落水人员附近进行营救。

船岸一体化管理则是将5G与船舶AIS系统、北斗系统结合,对“耕海海洋之星”平台、航线、船舶、乘客、物资进行全方位动态管理,可以实时看到船舶的状态、乘客、物资、行进轨迹等。

“通过5G赋能,让传统海洋牧场无法实现的‘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成为可能。”在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烟台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永鹏看来,“耕海海洋之星”的经验为全国海洋牧场综合体数字化发展,开辟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

5G专网“接棒”传统网桥

东营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沿海小城,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磕头机”俨然成为当地特色风景线。不过,传统石油产业当前正面临能源结构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诸多考验,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生产策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获得高层关注,2021年,四部门曾联合发布《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并提出,未来3-5年,围绕智能油气等方面,拓展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批5G行业专网或虚拟专网,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据悉,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现河采油厂多采用网桥传输方式,受设备绕障能力差等原因影响,复杂的野外环境无法实现稳定传输,易造成数据丢失,成为阻碍生产效率提升的绊脚石。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副总经理蔡高峰向记者介绍说,经过前期大量调研、梳理,公司决定建设油区5G专用网络,通过5G专网满足油区信息化建设及企业数智化管控等业务需求,实现办公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稳定回传。

油田数字化转型同样离不开5G与多种信息化手段的融合,现河采油厂信息中心主任李平平告诉记者,通过利用移动5G+边缘计算+物联网技术,油区实现了生产视频、传感数据、油井启停等实时监测和有效管控,终端设备在线率、终端体验速率及工控时延都有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除了陆上油井,胜利油田还拥有多个海上钻井平台,这些平台距离陆地较远,传统网络建设模式无法有效覆盖,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采用5G 2.6G+700M陆海联合的双频分层覆盖方式,建成30处海上平台基站,既为海上采油平台作业人员提供了优质通信网络服务,也有效满足了采油数据传输、视频监控、远程操作等应用高速率、低时延的要求。

700MHz 5G网络规模应用

在助力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5G触角也延伸至生态领域。作为沿黄区域重要省份,山东正加快数字技术与黄河生态深度融合。其中,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了智慧生态系列的“5G+智慧黄河”项目,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平台是国内首个使用5G专网实现生态保护、生态监测的信息化应用。”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总经理马进告诉记者,整个“5G+智慧黄河”项目要解决基站建设、传输链路、电源支撑等多个难题。

以保障传输链路为例,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将700M 5G网络和CPE结合,实现了距离陆地20公里的海面视频实时回传,视频流畅清晰、安全可靠。即便如此,测试中还是发现了CPE安装高度低于船舱导致船调头时信号突降、700M干扰无法有效定位干扰源等问题,继而通过提升基站功率、15分钟粒度分DS频道干扰地理化呈现等方式解决了传输难题。

在生态保护方面,5G也正发挥关键作用。黄河三角洲素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之称,近年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远程生态监测,借助5G+VR实时对白鹳的生活环境、数量、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监测,辅助相关部门探索保护东方白鹳的新模式。

据了解,在数字技术介入前,保护区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人工蹲守、观测、记录等形式进行素材积累,耗时多、工作量大。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关键区域视频监测系统自动识别、统计分析,监测效率、准确度、实时性得到极大提升。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监测中心主任王天鹏告诉记者,近几年,保护区建设了35处5G基站,实现了无线网络信号的全覆盖;建设了66处鸟类监控、75处湿地监控、40处人为活动监控,提升了保护管理能力。

从结果来看,2022年以来,保护区监测到东方白鹳繁殖数量均在450只以上,累计繁殖东方白鹳3198只,5G等数字化手段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