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绿能:加强研发和创新 提升氢能产业链竞争力

查股网  2024-06-07 20:36  新天绿能(600956)个股分析

作为华北地区的清洁能源龙头,新天绿能(600956)近年来把氢能业务作为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公司先后打造“沽源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及“崇礼风光耦合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其中,沽源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为全国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化示范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兆瓦级风电制氢项目。

那么,新天绿能为何能打造两大示范项目?公司在氢能布局方面还有哪些规划?上游绿色制氢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公司对氢能产业发展节奏有何预判?对此,新天绿能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的采访。

大力推进科技研发

“新天绿能一直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能源电力领域的主力军,在两大示范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优势。”新天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风电装机规模居于行业第一梯队,充分利用自身新能源电力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

具体来看,该负责人表示,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制氢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各厂商的产品存在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且均以提高设备的单体产氢量为主要目标,缺少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的技术突破,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的系统安全性风险较大,无法达到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新天绿能依托上述两个示范项目,在整体系统管理的优化、制氢运行的安全控制、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特别是与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的适配性等方面,掌握了一批绿色制氢的创新性核心技术,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打下了基础。

“比如在两个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直流微网的风电/光伏制氢系统设计集成、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适应离/并网运行及直流微网接入的大功率风电机组、光伏控制/逆变技术等相关研究,这都是源于新天绿能多年来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积累,才能在绿氢项目中形成示范作用。”他举例称。

谈及绿色制氢的发展前景,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球氢气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氢,绿氢的占比仅为0.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能生产和消费国,但绿氢仅占中国氢气总产量的不到1%,成本高是制约绿氢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绿氢作为一种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制氢方式,随着技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将在未来构筑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五至十年,新疆、内蒙古、甘肃以及河北坝上地区绿电制氢度电成本有望降低至0.1元/度以下,绿氢生产成本有望降低至0.5元/方,低于工业副产氢成本。届时,绿氢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制药、能源化工、钢铁冶金、电子电力、光伏组件、食品等领域,并在燃料电池交通、发电、储能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他认为。

实现绿氢降本增效

氢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中国的绿氢产业链从上游的电解槽制造、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到中游的绿氢制备和运输,再到下游的绿氢应用,正在不断完善。

在上游制氢环节,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化石能源制氢是目前成熟、主流的制氢方式。但是,该制氢方式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与发展绿色氢能的初衷相悖。

“目前我国绿氢与传统灰氢相比,在经济性方面的竞争力仍有一定差距,这是限制绿色制氢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而且绿色制氢技术与新能源波动性不匹配、PEM电解技术成熟度不高也是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他直言。

对于产业发展,新天绿能相关负责人建议,首先应当通过技术进步和场景优化实现绿氢降本增效。其次,抓紧构建绿氢多场景应用的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把绿氢产业全面融入到化工、建筑和交通等各个领域。最后,鉴于当前世界各国绿氢产业发展的形势,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氢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与规范,利好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

2023年8月发布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指南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绿氢、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等原料替代,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绿色低碳原料比重。推广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纺织、机械等行业短流程工艺技术。

“氢能是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持续支持氢能发展的决心与信心,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对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上述负责人表示。

不过,上述负责人也表示,氢能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成熟度不够、产业链仍需完善、绿氢电价政策不清晰等。因此,公司在布局氢能产业时,将充分考虑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同时,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氢能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加强研发和创新,提升自身在氢能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将积极寻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公司将积极谋划布局新能源制绿氢及绿氢制绿氨、绿色甲醇、合成生物蛋白等制氢及氢能利用项目,加强科技研发,争取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支持,不断提升氢能板块竞争力,打造新天公司增长级,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及绿色低碳社会建设。”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