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金属 | 株冶集团中报点评:受益于金价上涨&锌冶炼加工费回升,25H1归母净利同比上行57.8%
(来源:刘孟峦有色钢铁研究)
公司2025H1归母净利同比上升57.8%。2025H1实现营收104亿元(+14.9%), 归母净利5.85亿元(+57.8%),扣非归母净利润5.94亿元(+88.6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9亿元(+47.24%)。单季度2025Q2归母 净利3.09亿元,同比+45.6%,环比+11.4%;2025Q2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 元,同比+70.9%。2025上半年净利大幅增长系:①金价同比显著上行,矿端 成本较为固定的情况下,利润增长极具弹性;②24Q4开始锌精矿加工费触底 回升,Q2修复明显,硫酸价格上涨,生产利润有效修复。
产能情况:公司目前涵盖锌、铅等系列产品的采选冶、深加工、销售与贸易。 拥有86万吨铅锌铜采选、68万吨锌产品、10万吨铅产品生产能力,同时综合回收铜、金、银、铋、铟、镉、碲等多种稀贵金属,并且依托铜铅锌产业基地,产业协同优势显著。矿产品有铅锌矿、铜精矿等。据测算,公司年产铅锌金属超4万吨,金1.8-2吨,银约60吨。
同比2024H1,增利因素:2025H1上海金交所黄金均价722元/克,同比增201 元/克(+38.6%),白银均价8171元/千克,同比增1381元/千克(+20.3%), 锌价23349元/吨,同比增1150元/吨(+5.2%),硫酸均价589元/吨,同 比增279元/吨(+89.7%),经测算,增利约3.5亿元。减利因素:锌冶炼加工费同比下降352元/吨,铅冶炼加工费同比下降86元/吨,减利约0.6 亿元。2025H1公司实现毛利12.7亿元,同比2024H1的8.7亿元增加44.9%。 费用方面,我们观察到公司2025H1研发费用存在较为明显的上升,实现1.6 亿元;2024H1研发费用仅为0.8亿元,原因系加大了研发投入强度。
风险提示:铅锌供给超预期释放,需求不及预期,金属价格下跌风险; 矿山品位下滑,产量偏低的风险。
报告正文
公司2025H1归母净利同比上升57.8%。2025H1实现营收104亿元(+14.9%),归 母净利5.85亿元(+57.8%),扣非归母净利润5.94亿元(+88.63%),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9亿元(+47.24%)。单季度2025Q2归母净利3.09亿元, 同比+45.6%,环比+11.4%;2025Q2 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70.9%。2025 上半年净利大幅增长系:①金价同比显著上行,矿端成本较为固定的情况下,利 润增长极具弹性;②24Q4开始锌精矿加工费触底回升,Q2修复明显,硫酸价格上 涨,生产利润有效修复。
产能情况:公司目前涵盖锌、铅等系列产品的采选冶、深加工、销售与贸易。拥 有86万吨铅锌铜采选、68万吨锌产品、10万吨铅产品生产能力,同时综合回收 铜、金、银、铋、 铟、镉、碲等多种稀贵金属,并且依托铜铅锌产业基地,产业 协同优势显著。矿产品有铅锌矿、铜精矿等。据测算,公司年产铅锌金属超4万 吨,金1.8-2吨,银约60吨。
同比2024H1,增利因素:2025H1 上海金交所黄金均价722元/克,同比增201元/ 克(+38.6%),白银均价8171元/千克,同比增1381元/千克(+20.3%),锌价 23349 元/吨,同比增1150元/吨(+5.2%),硫酸均价589元/吨,同比增279元 /吨(+89.7%),经测算,增利约3.5亿元。减利因素 :锌冶炼加工费同比下降 352 元/吨,铅冶炼加工费同比下降86元/吨,减利约0.6亿元。 2025H1 公司实现毛利12.7亿元,同比2024H1的8.7亿元增加44.9%。费用方面, 我们观察到公司2025H1研发费用存在较为明显的上升,实现1.6亿元;2024H1 研发费用仅为0.8亿元,原因系加大了研发投入强度。



盈利预测的敏感性分析:根据我们的盈利测算模型,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对金 价、锌冶炼加工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如下: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